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01

“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p><p>[教学要求]</p><p>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p><p>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师:今天我们分小组学习,比一比,看哪组学得好。你们有组长吗?(生:没有)那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p><p>[评析: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p><p>师:你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好,现在我们开始猜谜比赛。(投影机出示)</p><p>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用品)</p><p>谜底是什么?要说出道理。</p><p>(学生兴趣盎然,立即开始组内讨论,很快说出了谜底和道理。教师表扬)</p><p>[评析:由猜谜引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p><p>师(出示准备好的日历,板书课题):从日历上可以看到年、月、日。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以前我们学过时间单位吗?(生:学过时、分、秒)好,哪组说说,今天我们要学什么?</p><p>生:要学年、月、日的知识。</p><p>师:不错,能再具体点吗?</p><p>生:以前我们学过多少秒等于1分,多少分等于1小时,今天我们也要学年、月、日的进率。</p><p>[评析: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妙在让学生自己悟出。]</p><p>二、尝试自学</p><p>师:现在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先小组讨论,再推出代表发言。</p><p>(小组讨论,再举手回答)</p><p>生:一年有12个月,小月30天,大月31天,一天有24小时。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p><p>生:平年365天,闰年366天。</p><p>生: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是特别的月。</p><p>生:年分为闰年和平年。</p><p>生: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日。</p><p>生:每4年里有1个闰年、3年平年。</p><p></p><p>[评析:这一设计别开生面,十分合理。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安排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就不必再讲,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p><p>师:嗬!你们知道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真聪明!现在大家看看书,看书上还有什么刚才没有讲到的;另外对书上说的有什么意见,看哪组能提出意见来。先在小组里说一说。</p><p>(学生看书、讨论,然后举手发言)</p><p>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一般是闰年;</p><p>生: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p><p>生: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p><p>生:平年定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p><p>生:如果不知道哪个月是大月、小月,可以数拳头。</p><p>生:12月又叫腊月(农历)。</p><p>[评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后,教师仍不讲解,而让学生看书自学。这里贯彻了一条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弄懂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这是体现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安排看书时,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疑问,更进一步体现了自主性。这里充分显示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p><p>师:大家学得真好!不要老师讲,就都学会了。下面再说说,你们对书上说的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意见吗?</p><p>生:书上的年历是2023的,但今年是2023年,太落后了。</p><p>师:为什么会这样呢?</p><p>生:可能这本书是2023年出的,过了这么久,应该把年历换一换。</p><p>师:好,我们把这条意见反映给写书的老师。(表扬这位同学)</p><p>生: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不能有13个月呢?</p><p>师:对呀,为什么一定要是12个月呢?</p><p>生:12个月可以分成四份,一年四季,每季3个月。</p><p>生:16个月也好分呀,每季延长一个月就行了。</p><p>师:这与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有关。月球绕地球一周时间是29天多一点,一年定12个月,每月的天数最接近这个时间。</p><p>三、大月、小月的认识</p><p>师:难的是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p><p>生(齐):不难!</p><p>师:不难?好,谁来说说?</p><p>生:1、3、5、7、8、10、12是大月,4、6、9、11是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p><p>师:大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p><p>生:用拳头数,凸起的地方是大月。</p><p>师:太麻烦,不好。</p><p>生:有一首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p><p>师:这是用歌诀来背诵,还不是规律。</p><p>生:1、3、5、7都是单数,8、10、12都是双数。</p><p>师:好!你叫什么名字?你真是个数学家!我们可以编个歌诀:7月前面是单数,8月后面是双数。</p><p>[评析:师生讨论,气氛热烈,激励、引导,步步深入。]</p><p>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一、二、五组当大月,三、四、六组当小月,我报一个月份数,月份数是大月的,一、二、五组站起来;是小月的,三、四、六组站起来。</p><p>(师生游戏)</p><p>师:再做个游戏。生日在大月的站起来;生日在小月的站起来,生日在2月的有吗?</p><p>[评析:既是游戏,又是巩固练习。一张一驰活跃气氛。]</p><p>四、平年、闰年的认识</p><p>师:大月、小月我们学好了,但是平年、闰年更难了。</p><p>生(齐):不怕!</p><p>师:也不怕!有信心,好!找找规律看。(投影机出示)</p><p>2023年365天2023年365天</p><p>2023年365天2023年365天</p><p>2023年365天2023年365天</p><p>2023年366天2023年366天</p><p>2023年365天2023年365天</p><p>(学生观察、讨论,然后举手回答)</p><p>生:每四年的最后一年是闰年。</p><p>生:用年份数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p><p>师:能不能够一眼看出来?</p><p>生:双数的是闰年。</p><p>师:对不对?</p><p>生:不对,2023年是平年。</p><p>生:只需要看双数的,再看后两位能不能被4整除。</p><p>师:好!你也是一位数学家!整百数又怎么看呢?</p><p>生:只要看头两位能不能被4整除。</p><p>师:好极了!你们都是数学家!</p><p>[评析:又一次师生的精采讨论,“数学家”越来越多了。]</p><p>师:下面比赛找闰年,我报年份你们答。(略)</p><p>黑板上有许多年份数,把其中的闰年挑出来。(略)</p><p>[评析:又一次巩固练习,采用抢答和竞赛形式,气氛热烈。]</p><p>师:今天有香港、澳门的专家、老师参加大会,我再提两个问题:香港回归是哪年、哪月、哪日?澳门呢?</p><p>五、课堂游戏</p><p>师:最后我们做个游戏。我发现大人物的生日都与“9”有关,信不信?</p><p>生:不信!</p><p>师:不信?我举个例子给你们看。3月5日是周总理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他的生日是哪一年:(2023年)对。看我计算:</p><p>5389813+4+9+1+4+6=27</p><p>-1898352+7=9</p><p>————————</p><p>349146</p><p>是不是得出“9”了?</p><p>再找一个同学的生日看看。说说你的生日(2023年4月2日)。好,我们来算算:</p><p>2498915+0+9+4+9=27</p><p>-1989422+7=9</p><p>————————</p><p>50949</p><p>嗯,看来你也是个大人物。信不信?还是不信?!对了,这是邱老师玩的游戏。其实算命都是骗人的鬼话。每个人的生日都会得出“9”,你们可以自己算一算。道理是什么?你们到中学再多学一些数学就会明白的。有兴趣的同学,现在也可找课外书看看,而且是任意几位数,倒过来相减的差,都会得出“9”。</p><p>好了,今天大家学得很好。下课!</p><p>[评析:游戏是最能吸引儿童的。以游戏结束,课虽上完了,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更强烈了。]</p><p>[总评: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上得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所以能上得这样的活,是因为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分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来自己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巧妙地利用激励、表扬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p>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学内容有一定深度。年、月、日这节课由于内容的特点,很容易上成单纯的记忆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了大月和闰年在数学上的特点,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它。末尾又巧妙地运用数学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