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01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教学内容</p><p>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p><p>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p><p>教学过程</p><p>一、教学整除</p><p>1.分类引人。</p><p>(1)出示算式。</p><p>15÷3=54.5÷1.5=3</p><p>23÷7=3……210÷20=0.5</p><p>30÷5=6 24÷2=12</p><p>1.2÷0.3=431÷10=3……1</p><p>(2)师:如果要将这8个除法算式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p><p>学生思考,组内交流,个别学生在前面边分边说。</p><p>生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为一类;其他的为一类。</p><p>生2:商是整数为一类;商是小数为一类;商有余数为一类。</p><p>生3:分成没有余数和有余数两类。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分类方法。</p><p>(3)师:按除法算式中有没有小数,可以分成两大类。电脑出示“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这5个算式。这些算式又可以分为哪两类?</p><p>学生操作:有余数的为一类;没有余数的为一类。</p><p>电脑演示分类情况。</p><p>[评析: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类的学习过程,筛选出要研究的算式,为教学整除奠定基础。]</p><p>2.认识整除。</p><p>(1)建立整除的概念。</p><p>①师:(指着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这一组的3个算式和其他算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p><p>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它们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p><p>师:像这样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就是整除的算式。(板书:整除)</p><p>②师追问:什么叫整除?</p><p>学生相互交流。</p><p>③练习:在下面各式中,哪些是整除的算式,哪些不是?为什么?(出示算式)</p><p>51÷3=179÷18=0.5</p><p>38÷17=2……412÷12=1</p><p>91+÷7=138÷6=1……2</p><p>5.6÷7=0.8 35÷7=5</p><p>学生回答,并根据整除算式必须满足的条件来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p><p>提问:你能再说一道整除的算式吗?为什么这是整除的算式?</p><p>教师补充强调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并作如下板书:</p><p>整数a ÷ b = c (b≠0)</p><p>[评析:这个环节先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整除算式的特征,接着通过判断说理和举例,巩固对整除算式特征的认识,最后,认识用字母表示的整除算式。逐步抽象,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整除的概念。]</p><p>(2)学习整除算式的表述。</p><p>①说算式。</p><p>师:(指35÷7=5这个算式)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整除的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35能被7整除,也可以说7能整除35”。</p><p>提问:(指91÷+7=13)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学生齐说)</p><p>让学生把剩下来的整除算式说给自己的同桌听。</p><p>②说字母式。</p><p>提问:(指着字母式)这个算式该怎么说?</p><p>(师板书: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p><p>指着板书说明:整数a除以整数b,b不为0,除得的商正好也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p><p>③练习:在下面的数中,哪几组的两个数可以构成整除的关系?</p><p>68和4 24和2 8和32 3.6和1.2</p><p>追问:两数构成怎样的整除关系?为什么可以这么说?</p><p>[评析:这一环节又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叙述、辨析,从而解决理解整除意义的难点。]</p><p>二、教学倍数和约数</p><p>1.布置自学。</p><p>师:当数a能被数b整除后,a和b就产生了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倒数第4~5行,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投影出示自学题目)。</p><p>(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p><p>(2)如果a能被b整除,能不能说“a是倍数,b是约数”?</p><p>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讨论研究。</p><p>同桌先相互说说思考结果。</p><p>2.解疑。</p><p>(1)(教师指第1个自学题)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p><p>生:当a能被b整除时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师板书)</p><p>师:(出示算式18÷9=2)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p><p>生: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p><p>教师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p><p>生:因为18能被9整除。</p><p>教师说明:如果把语序倒一下就更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是先有整除,后有倍数和约数的关系,那我们就可以说“因为18能被9整除;所以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p><p>师:(出示算式14÷2=7)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p><p>师:(出示算式4.8÷1.2=4)这个算式呢?为什么不能说4.8是1.2的倍数?</p><p>学生回答。</p><p>师:同桌相互合作,一人说整除的算式,一人用几句话说说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p><p>(2)(指第2个自学题)提问:这样说行吗?那该怎样说?</p><p>3.小结。</p><p>在整除的基础上产生了约数和倍数(板书课题),而且在说约数和倍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p><p>[评析:安排学生自学,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设疑解疑过程中,引领学生参与师生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做到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p><p>三、巩固练习</p><p>1.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投影出示)</p><p>(1)60能被5整除。</p><p>(2)8能整除4。</p><p>(3)8.1是0.9的倍数。</p><p>(4)24÷8=3,所以24是倍数,8是约数。</p><p>(5)老师的年龄是6的倍数,老师的年龄不可能是25岁。</p><p>(6)21÷3=7,3和7都是21的约数。</p><p>2.找一找,哪两个数能构成整除的关系?</p><p>20232023</p><p>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p><p>改变题目:找一找,72还能和哪些数构成整除的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名回答。</p><p>3.填空。</p><p>(1)15能被()整除,所以15是()的()数,()是15的()数。</p><p>(2)16能被()整除,所以()是()的()数。</p><p>4.游戏“找朋友”。</p><p>师: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整数,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把写着自己学号的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也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p><p>(1)我是20,我找我的倍数。(让学生判断,同时说说理由)</p><p>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倍数朋友呢?</p><p>(2)我是20,我找我的约数。</p><p>教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约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本身既是自己的倍数,又是自己的约数。</p><p>(3)我是1,我找我的倍数。</p><p>师:为什么大家都是1的倍数呢?</p><p>(4)我是0,我找我的约数。</p><p>师:为什么大家都是0的约数呢?</p><p>指出:0能被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的倍数,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为了方便,通常在研究倍数、约数问题时不包括0。</p><p>[评析:教师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提供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辨析。特别是“找朋友”的设计别具匠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来,既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复习巩固了全课学习内容,同时又让学生认识“0”与“1”在整除问题上的特殊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