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一、热身起跑</p><p>师:口算下面10题。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p><p>(学生练习。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p><p>师饶有兴趣地数着:哦,不错,20位同学全对。真棒!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p><p>(学生小组交流,几分钟后,组织全班交流)</p><p>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p><p>生:我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口算的能力。</p><p>师:真棒!还有特别的吗?(学生思考,无人举手)刚才大家说了有收获,但是这个收获呢,却一时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自己还不想表达,没关系。这让我忽然想到一首歌: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p><p>(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笑)</p><p>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不急,等一会再表达。</p><p>二、跌入陷阱</p><p>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4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p><p>(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p><p>附:综合测试</p><p>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p><p>2.脱式计算:1.20230.25</p><p>3.解方程:6.8+3.2X=26</p><p>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数学教案)</p><p>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2023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p><p>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p><p>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p><p>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快!</p><p>(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六题,听课老师看后纷纷窃笑,估计很多学生要上当了。师善意地提醒:不说话,自己独立做)</p><p>师: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把这张试卷做完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会吧,怎么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p><p>生1(怒气冲冲):华老师,你耍我们。</p><p>师:我哪里耍你呢,为什么这样说?</p><p>生2(语气坚决):看了第6题,就觉得你在耍我们。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p><p>师惊奇地说:哦,我真在耍你们吗?</p><p>生3(非常冷静):我认为华老师并没有在耍我们,因为试卷第一题是: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这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把试卷读完,如果认真读完试卷,应该可以看到第六题。</p><p>师(惊喜):这个小老乡真好,善解人意,真是我的知音。我有没有耍你们?我开始不是说明白了吗?拿到试卷第一件做什么事情?</p><p>生: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p><p>师:刚才我发现了,有的同学做了第一件事情,还有的同学名字也没有写,赶紧去做题了。刚才要求大家除了写名字,还要求做什么?</p><p>生:还要认真读题。</p><p>师(感叹):你看,老师提醒你了,你没有读完,这能怪我吗?</p><p>(很多学生低头,自责状)</p><p>师:你说能不能在4-5分钟内把试卷做好?</p><p>生:能。</p><p>师:这份特殊的试卷是可以的,用4-5分钟看完,再写上名字。不过,平时的试卷是来不及完成的。是吧?说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p><p>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p><p>三、走出迷雾</p><p>师:那好,现在请大家完成第4、5、7三题,时间为6分钟。</p><p>(生独立解答。稍后进行第4题的反馈)</p><p>生1:300-460=60(千米)</p><p>师:还有别的答案吗?</p><p>生2:604=240(千米)</p><p>师怀疑地说:啊,还有不同的答案?认同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同意第二个答案的呢?(生举手表决)</p><p>师:哎,怎么这题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平时一直说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怎么出现不同的答案呢。</p><p>(生都低着头思考)</p><p>师:那你们究竟同意哪一个?同意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p><p>(很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选择)</p><p>师: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想法了?</p><p>生3:因为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就是说,求4小时行了多少千米?</p><p>师:是这样的意思吗?那么,会画线段图吗?把问题标在哪里呢?</p><p>(学生独立画线段图)</p><p>师:搁笔。刚才有人画好了,有的在头脑里画了图。画出图以后,是不是不会错了,看好问题求什么?</p><p>生(齐答):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p><p>师:我们一开始以为求什么了?</p><p>生4:以为是离乙地多少千米?</p><p>师:刚才做这一题,最关键是把题目认真读完。当你看完题后,把图画出来,问题就解决了。</p><p>(学生不好意思笑了)</p><p>师:做完这题有收获吗?</p><p>(生点头)</p><p>师:第5题已经做出答案的请举手。(全班只有几个人做好)那么多人没有答案,我就好奇地想:没有答案一定是碰到难处了,那就请你来说说。如果把自己碰到的难处说出来,那就是水平。(无人响应)是不是题目看不懂啊?这题目特别长,能不能看清楚这个题目讲什么事情,哪里看不明白?</p><p>(一生举手)</p><p>师:你第一个勇敢地举手,请你说。</p><p>生: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p><p>师:接着是省略号,什么意思?(生解释)题目意思明白了,那现在会做了吗?</p><p>生1:我是这样做的:</p><p>55+65=120(米)</p><p>2023120=10(分)</p><p>20230=2023(米)</p><p>师:跟他一样答案的举手。(很多学生举手)除了这个答案,还有什么答案?</p><p>生2:还用55+65=120(米)</p><p>2023120=10(分)</p><p>20230=2023(米)</p><p>20232=2023(米)</p><p>师:很好,刚才别人都同意这个答案,你还有答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师指着板书)我们先来看:55+65=120(米)求的是什么(是指速度和)?2023120=10(分)是指什么(相遇的时间)?为什么用20230?</p><p>生1:小狗用的时间就是10分钟,再用速度乘时</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间,就是小狗走的路程。</p><p>师:抓住问题来想,这题想明白了。那么,这两个答案究竟哪个对呢?我很好奇,这位同学为什么还要用2023乘以2呢?</p><p>生2:我以为小兵也带了一条狗。</p><p>师哈哈大笑:对,对,对,原来他以为小兵也带了一条狗,一共两条狗了。这就又提醒我们了,以后看题目时</p><p>生齐说:看清楚,仔细读。</p><p>师:很好,这题确实可以这样理解,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有可能两人都带小狗,也可以理解为小明带着一条狗。两只狗,就走了2023米。我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可不是华老师有意设计的。</p><p>师:现在请大家说说最后一题,谁来汇报?</p><p>生1:43.2=12.8(平方米)</p><p>12.8+2.8=15.6(平方米)</p><p>15.60.4=6.24(千克)</p><p>(其他同学笑了,看出来第二步好像不对)</p><p>师:哦,别说人家错了,还有不同想法就大声说出来。</p><p>生2:43.2=12.8(平方米)</p><p>12.8-2.8=10(平方米)</p><p>100.4=4(千克)</p><p>师:好!孩子,还有不同答案吗?很好!哪个答案对呢?</p><p>生:第二个答案对!</p><p>师:第一个与第二个不同在哪里?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本领。</p><p>生3:他们解题中的第二步不同:上面是加,下面是减。</p><p>师:对,区别就在这里。那究竟应该是加上2.8还是减2.8,减还是加呢?</p><p>生4:应该是减,因为窗户上不要涂漆,应该用减法。</p><p>师:说得真逗!窗户上不要涂油漆,所以要用减法。那这题应该选哪个结果呢?</p><p>生:应该选第二个。</p><p>师(故意放慢速度):第二个答案是对的?</p><p>生5(很自信):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里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要求南墙刷上彩漆。这样就必须知道房间的高,而题目里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p><p>(发言精彩,全班学生主动鼓掌)</p><p>师微笑着说:佩服,真佩服!我有两层佩服;一是发现刚才大家做试卷时,他只做了第一题,后面没有做,我猜他在认真审题了;二是发现在大家声音这么高,意见这么集中的时候,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很不容易的。掌声!请大家为他鼓掌!</p><p>四、交流收获</p><p>师:上完这节课,现在你有什么收获?</p><p>生1:审题时看清楚题目,不能盲目下笔。</p><p>生2:看题目的时候,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p><p>师(板书:审题):那怎么审题呢?</p><p>生3:仔细读条件,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是不是相干。</p><p>生4:做应用题时,看问题最后求什么?就像刚才第4题,实际上仔细看了,就明白了。</p><p>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p><p>(生窃窃私语)</p><p>师:从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不能想当然,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盲目判断,经验有时候也会害了我们。(师放慢了速度,与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步要认真把题目读完,第二步分析题目里的条件、问题,还要注意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当然,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技巧,我们以后再交流。下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