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知识背景:《0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内容。</p><p>教学《0的认识》前,学生已学习了1~5的认识和5以内的加减法,初步感知到了数字的大小。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0可以表示没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学会写0,初步感知0比1、2、3、4、5都要小。</p><p>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教学,步入数学的殿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吸进神奇的数学乐园是每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课中,创设儿童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道亮点。</p><p>片段(一)</p><p>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顽皮又聪明,最喜欢吃桃了,你们猜一猜,它是谁?</p><p>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一只小猴子。</p><p>接着出示盘里装了2个桃。</p><p>师:有几个桃?用数学几表示?</p><p>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2。</p><p>动画展示小猴吃掉了一个桃。</p><p>师:现在有几个桃?用数字几表示呢?</p><p>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1。</p><p>动画猴说:桃太好吃了。小猴又吃掉了这个桃,这时候小猴望着空盘子。</p><p>师:盘里还有桃吗?</p><p>学生回答后,师:盘里一个桃也没有,空的,又用哪个数字表示呢?</p><p>学生开始找自己的数字卡,有学生 举出0的卡片。</p><p>师:你为什么用0表示呢?</p><p>生:一个桃也没有,就是0,0表示没有。</p><p>师赞赏学生的说法。</p><p>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0的认识。</p><p>师拿出1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又拿出3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师拿出一个空的粉笔盒,问:盒里有几支粉笔?</p><p>发动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或文具,表示数0。</p><p>有学生把铅笔盒里的铅笔藏起来,表示0支铅笔。</p><p>有学生握紧拳头,表示伸出0根手指。</p><p>同桌学生活动,想办法用身边的文具、物体等表示0。</p><p>反思:</p><p>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师运用桃、粉笔具体的实物表示数字的含义,一步一步,抽象出数字0表示没有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桌活动,想办法表示0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身手得到展示的机会。</p><p>片段(二)</p><p>师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字。</p><p>师:表示什么也没有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数字几的前面?</p><p>生:0在1的前面。</p><p>师指着直尺上的0和其他数,依次向学生讲解: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p><p>学生从前往后读直尺上的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师:直尺上的0起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尺量东西时,首先要把尺上的0对齐物体的一端,这时0就表示起点。用尺试着量黑板擦,0对准黑板擦的一端,用尺量铅笔盒该怎样量呢?</p><p>让学生上台试一试。</p><p>师:原来量物体长度时,先用直尺上的0对准物体的一端,0就是起点。</p><p>师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0表示起点的含义。</p><p>屏幕显示运动员赛跑时,准备起跑的一刻。</p><p>师:跑步时,起跑点就是0。</p><p>屏幕闪动起跑线,旁边出现文字:起点0。</p><p>师:同学们立定跳远时,起跳时在脚尖前划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跳远的起点,用什么表示?</p><p>学生回答后,师:各小组想比赛立定跳远吗?</p><p>跳远前要准备什么?</p><p>生:起跳线,也就是0起点。</p><p>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0起点纸条,各小组贴在教室的地面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立定跳远。</p><p>说一说,谁跳得远。</p><p>接着,师组织学生上位坐好,放轻音乐,让学生稍作休息。</p><p>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p><p>生1:我家水表上有好几个0。</p><p>生2:电子钟上有0。</p><p>生3:高速公路出口,大牌子上有0。</p><p>生4:电话机上有0。</p><p>师:0这个数字,像我们学过的1、2、3、4、5一样,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也经常用。留心的小朋友还会发现0的各种用途。我们在生活上多观察,多思考,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p><p>反思:</p><p>0表示起点的含义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先用常见的直尺上的0,讲解0的作用,量物体时的起点,并让学生初步感受0比1、2、3、4、5都小。然后用起跑线,0起点进一步揭示这一含义。再让学生活动起来,比赛跳远,亲身体会0起点的含义。在跳远比赛中,以动促思,使学生在身体运动中理解数学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到0,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