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4:11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后,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很低,特别是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p><p>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p><p>教学中通过解决买水果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2=2023+902这一结果。这时我们往往比较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所以这里我们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200个2,右边也表示200个2,所以(110+90)2=2023+902</p><p>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p><p>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15(84)和15(8+4);20232023和2023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为什么要这样算?</p><p>3、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p><p>如:计算20238;20239你能用几种方法?</p><p>20238 ①竖式计算; ②2023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 ⑥(100+20+5)88等等。</p><p>20239 ①竖式计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明确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进行间算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乘法分配律适用于连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针对有两种运算的算式。力争达到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p><p>4、多练,针对典型题目多次进行练习。</p><p>练习时注意练习量和练习时间的安排。刚开始可以天天练,过段时间以后可以过1-2天练习一次,再到1周练习一次。典型题型可选择(40+4)25;(404)25;2023+2023;20233-653;2023+56;20238;20232;2023等。对于比较特殊的题目可间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2023+72;2023+68+2023,2023525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