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p><p>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p><p>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p><p>二、教学目标</p><p>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p><p>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p><p>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p><p>三、教学重点</p><p>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p><p>四、教学难点</p><p>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p><p>说教法学法</p><p>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p><p>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p><p>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p><p>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p><p>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p><p>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p><p>说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p><p>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23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p><p>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p><p>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p><p>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p><p>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p><p>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p><p>2.实验验证</p><p>出示实验要求</p><p>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p><p>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p><p>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p><p>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p><p>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p><p>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p><p>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p><p>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p><p>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p><p>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p><p>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p><p>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p><p>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p><p>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p><p>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p><p>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p><p>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p><p>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p><p>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