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51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说教材:</p><p>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p><p>《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p><p>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p><p>2、教学目标</p><p>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p><p>3、教学重点</p><p>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p><p>4、教学难点</p><p>理解单位1。</p><p>说教法:</p><p>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p><p>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p><p>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p><p>说学法:</p><p>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分数的意义。</p><p>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p><p>说教学过程:</p><p>一、 导入新课</p><p>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p><p>二、探究新知</p><p>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p><p>(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p><p>(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p><p>(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产生、意义。</p><p>2、认识单位1</p><p>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p><p>(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p><p>(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p><p>(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p><p>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p><p>(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p><p>(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p><p>三、新知运用</p><p>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p><p>四、课堂小结</p><p>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p><p>说板书设计:</p><p>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p><p>教学反思:</p><p>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