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p><p>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p><p>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p>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p><p>教学重点和难点</p><p>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p><p>教学过程 设计</p><p>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p><p>(一)复习准备</p><p>1.求比值:</p><p>2.请你找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p><p>1.2∶0.4 24∶8 6∶2 1.2∶0.4 24∶8</p><p>(二)学习新课</p><p>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80千米,第二次6小时行240千米,请你说出第一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p><p>板书:80∶2</p><p>再请你说出第二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p><p>板书:240∶6</p><p>师:现在你分别求出两个比的比值。(学生口述,师板书:80∶2=40,240∶6=40)</p><p>师:你们观察一下两个比的比值怎么样?这两个比之间有没有关系?(学生互说)</p><p>得出:第一个比的比值是40,第二个比的比值也是40。因为比值相等,所以比就相等。(老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把两个比连起来。)</p><p>教师把80∶2和240∶6中间用等号连起来,然后边指着边说:像这样的式子在数学上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新内容:比例的意义。(老师板书课题)</p><p>师:至于什么叫比例以及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条件,请你结合思考题看书自学。(告诉学生页数,从第几行看到第几行。)</p><p>思考题:</p><p>1.什么叫比例?</p><p>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p><p>3.组成比例的重要条件?</p><p>采取自学两人讨论集体讨论。</p><p>师再次强调组成比例的条件:</p><p>A.必须是两个比。</p><p>B.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p><p>C.必须是一个式子。</p><p>最后得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老师将板书完整化)两个比表面上看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也就是比值相同。那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式,关键是看比值是否相等,只要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p><p>师:上面那些比符合比例的意义吗?能否组成比例?(学生说,老师连线或让学生连线。)</p><p>比例还有其它书写格式吗?请同学们看,老师怎样写。</p><p>(三)巩固反馈</p><p>1.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p>(1)1∶3和3∶9( )</p><p>(2)60∶30和160∶80( )</p><p>(4)0.2∶0.4和1.6∶4( )</p><p>并组成比例。(学生先写再说)</p><p>3.随意写比例,互相查看。(至少写2个)</p><p>第二部分:比例的性质</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一)讲授比例的性质</p><p>让学生观察:在比例里有几个数?这几个数叫什么?这几个数有没有区别?</p><p>学生发言,老师小结: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老师边指边说),靠近等号的(中间的两项)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如:</p><p>请你指出黑板上比例中的内外项。</p><p>现在请你做一件工作:先算出两个外项的积,再算出两个内项的积。算完以后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p><p>通过以上几道题,使学生看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比例的性质。(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p><p>师:这个规律是在什么前提下成立的呢?必须是在比例里,才能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p><p>师:你们说说什么叫比例的性质?这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第二个内容。</p><p>师: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时,比例的性质如何理解呢?</p><p>806=2023 1.28=240.4</p><p>即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用字母这样表示:</p><p>(二)课堂练习</p><p>(放幻灯片)</p><p>(1)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的比例是否正确?</p><p>(2)用2,8,5,20四个数组成比例。</p><p>(3)填适当的数。</p><p>3∶18=5∶( )</p><p>为什么填30?有几个答案?</p><p>4.8∶0.6=( )∶2</p><p>为什么只能填16?</p><p>12∶( )=( )∶5</p><p>有几个答案?</p><p>(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0,那么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一定是几?为什么?</p><p>(5)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5和2,那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积应该是几?为什么?</p><p>(三)课堂总结</p><p>(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p><p>1.质疑:(学生、老师质疑)(幻灯片)</p><p>①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对吗?</p><p>2.思考题:</p><p>(1)根据303=452写比例式。</p><p>(2)求x:</p><p>12∶30=8∶x</p><p>能不能应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解决?怎么解决?比例的性质还可以应用在什么问题上?</p><p>课堂教学设计说明</p><p>本教案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本教案分为两部分,先教授比例的意义,再教授比例的性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