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p>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p><p>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p><p>教学重点、难点</p><p>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p><p>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p><p>教学活动</p><p>(一 )基础训练</p><p>【口算】</p><p>1.23= 0.2023= 2.48=</p><p>0.40.8= 0.250.5= 32.3=</p><p>4.72-0.72= 1.54 = 8.560=</p><p>20.2 = 1.2+3.5 = 5.65.6=</p><p>【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p><p>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p><p>姓名王兰刘方张欣陈平周玲平均</p><p>身高(厘米)202320232023151</p><p>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p><p>(二) 新知学习</p><p>【典型例题】</p><p>(一)导入</p><p>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p><p>(二)教学实施</p><p>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p><p>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p><p>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p><p>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p><p>(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p><p>(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p><p>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p><p>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p><p>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p><p>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p><p>【小结】</p><p>(三) 巩固练习</p><p>【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p><p>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p><p>【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p><p>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p><p>【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p><p>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p><p>数量/个l5 29 l6 2O 22 16 18 16</p><p>(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p><p>(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p><p>课后反思:</p><p>本课我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学习。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在新课的引入中,我利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制造了认知冲突;在新课的学习中,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