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p>《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91页。</p><p>【教材分析】</p><p>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教材首先以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给学生制造悬念,再用小精灵提示引导学生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寻找规律并解决问题,从而提示每位学生学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尤为重要。</p><p>【学情分析】</p><p>本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因此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例题找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p><p>【设计理念】</p><p>现在的教师,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找规律、逻辑推理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要用到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大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第一个环节,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鸟巢引入新课,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初步寻找规律后再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去思考、去探究规律,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水平。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再次欣赏数学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p><p>【教学目标】</p><p>1.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p>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p><p>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同时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p><p>【教学重点】</p><p>发现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p><p>【教学难点】</p><p>会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寻找数学上的规律,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p><p>【教法学法】</p><p>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来探索规律,利用规律再来解决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找规律》的指导思想: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p><p>【教学准备】</p><p>多媒体课件,找规律表格。</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数学欣赏,激发兴趣。</p><p>1.首先请大家欣赏一座熟悉的建筑。(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出示鸟巢设计图)</p><p>师:同学们,鸟巢是设计师用点和线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p><p>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数学思考中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板书课题:数学思考)</p><p>【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的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的鸟巢图引入,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p><p>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p><p>(一)动手操作,探索规律。</p><p>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按要求完成。(组长负责汇报)</p><p>1.多媒体出示一个点,提问:一个点能连成线段吗?所以线段总条数就是0条。</p><p>2.2个点能连成线段了吗?追问:连成了几条?大屏幕演示后再问:那也就是说每几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师生小结:每两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p><p>3.当第3个点C出现后增加了几条线段?为什么?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能用算式表示吗?口述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p><p>4.第4个点的前面已有几个点?所以,当第4个点出现后又增加了几条线段?再问:那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是怎么写算式的?口述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p><p>5.现在你们能直接说出当第5个点出现后,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吗?快速说出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写出算式了吗?口述1+2+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p><p>【设计意图】在经历逐步连线、填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p><p>(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p><p>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p><p>1.团结起来力量大,请4人小组展开讨论。</p><p>2.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p><p>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写出了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抽生回答: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3而不加到4呢?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4而不加到5呢?</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3.只看算式,你能发现几个连续自然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就给予肯定,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进行引导。)</p><p>讨论后小结: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p><p>4.现在大家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6个点、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20个点呢?</p><p>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6个点、10个点、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并快速计算。(交流汇报,大屏幕展示,师简单介绍省略号的用法。)</p><p>5.小组讨论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又该怎么表示?</p><p>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因为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比n少1的数即是(n-1),所以n个点连成的线段条数就是从1开始前(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即:1+2+3++(n-1)。</p><p>6.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p><p>7.现在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刚才很多同学在计算10个点、20个点连成的线段时,那么多个连续自然数相加,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那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以10个点为例说说。</p><p>8.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并板书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另一个算式:n(n-1)2。</p><p>9.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计算。</p><p>【设计意图】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以及算式,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同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发现计算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再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方法中发现另一个算式并体会其好处,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p><p>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p><p>下面请同学们接受挑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p><p>(一)基本练习。</p><p>1.现在如果让你算120个点、2023个点甚至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你准备用哪种方法?</p><p>2.足球邀请赛队如下: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球?</p><p>3.每两人握1次手,4个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相互握手)全班同学又该握几次呢?用哪种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一问题?</p><p>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n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当点数较少时,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了,当点数较多时,用第二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p><p>(二)变式练习。</p><p>1.画一画,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那么6条、10条呢?你能找到规律吗?</p><p>2.用火柴棒按如下方式搭三角形:</p><p>想一想:第6个图形是()形,第9个图形是()形。</p><p>照这样搭下去,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p><p>(三)拓展练习。</p><p>你能自己用数学方法找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规律吗?试算一个2023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p><p>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用了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并学会了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在数学上像这些有规律的问题还很多,你们要善于去发现。鸟巢设计师正是用了这种数学的发现和数学的美,才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数学的美!</p><p>【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教师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基本练习中让学生熟练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变式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在拓展练习中没有了图形,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真正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p><p>四、欣赏规律,增强信心。</p><p>1.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图片,学生欣赏并感受数学的美!</p><p>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p><p>3.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和数学的美,所以希望每位同学喜欢数学、爱数学,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有更神奇的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加油!也许将来的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老师为你们祝贺!</p><p>【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次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p><p>板书设计:</p><p>数学思考</p><p>2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条)</p><p>3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条)</p><p>4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6(条)</p><p>5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4=10(条)</p><p>6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4+5=15(条)</p><p>1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9=45(条)</p><p>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19=190(条)</p><p>......</p><p>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n-1)</p><p>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n(n-1)2</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