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总复习:式与方程 教材p92整理与反思 练习与实践1~6</p><p>教学目标:</p><p>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能列方程解需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p><p>2、通过复习,增强用字母表示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渗透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p><p>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与代数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倾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p><p>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方程意义和解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式.等式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p><p>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p><p>教学过程</p><p>一、生活引入:含有字母的式子</p><p>1、你穿的鞋有多大?</p><p>2、师:你的脚大约是</p><p>3、激疑: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的吗?</p><p>4、师说明方法:(b+10)2</p><p>5、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式子?</p><p>二、回顾与整理:</p><p>(一)、回顾整理用字母表示数</p><p>1、回忆: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你能举一个例子吗?</p><p>(1) 指名举例。师: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还有哪些?看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律。其他学生说说所表示的意义。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p><p>师:这些运算律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p><p>(2)回忆交流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p><p>(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p><p>①学生练习p92 1说说含有字母式子所表示的意义: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得出的?5a表示?a可以表示哪些数?</p><p>②看来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什么?</p><p>③根据题目说说式中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0.52a表示什么?2b呢?0.52a+2b表示什么?</p><p>2、小结:通过刚才的回忆我们知道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律、计算公式,这些式子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范围。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p><p>(二)、回顾整理方程的相关的知识</p><p>过渡:我也准备了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p><p>1、你能把下面的式子分一分吗?</p><p>X+530x=15 x﹣3>8 50%x﹣30=52 16+4x=40 5y x+0.5x=6 25x</p><p>X﹣4/9x=10/212x1.2=5</p><p>2、分类后得出方程:30x=15其实这些式子就是什么?师板:方程</p><p>师:什么是方程?</p><p>3、讨论: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示它们的关系?</p><p>生汇报。根据图进一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师:两个圈的空白部分表示什么?</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式与方程》教学设计(1)、我们还学过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生交流汇报。</p><p>(2)、这些方程你会解吗?学生分组练习。</p><p>(3)、订正评讲:你是怎样解的?选择一道进行评讲:格式、每步是怎样求的?依据是什么。检验:选择其中一道口头检验。</p><p>(4)、回忆等式的性质:你知道等式的哪些性质?</p><p>(5)、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①练习p92 3、p93 5 ②评讲:说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怎样设、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③比较区别,明确思路。两题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一般步骤)</p><p>通过刚才的解答,你觉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哪一步比较关键?</p><p>三:课堂小结:</p><p>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p><p>(1)、根据学生回答师揭题:总复习 式 与 方程</p><p>(2)、思考:式与方程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在外面加一个圈,这个圈表示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图示。</p><p>四、课堂练习:</p><p>1、我会连:</p><p>2个x相加 a与2的和 a除以x乘x</p><p>a+2 2xx 1/2x</p><p>思考: 2x省略了什么?x与2x相等吗?但在特殊情况下是相等的,什么情况下会相等?</p><p>2、我会做:</p><p>小明有40张卡片,比小强的80%多4张。小强有多少张卡片?</p><p>注意比较发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不容易错,也便于思考。</p><p>3、我会用:</p><p>(1)、p93 6 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自己、爸爸、妈妈的鞋的厘米数。</p><p>(2)、亚洲成年人标准体重可按下面公式计算;</p><p>标准体重千克数=身高的厘米数-105</p><p>①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一关系。</p><p>② 根据这一关系算一算爸妈的体重是否属于不正常体重。</p><p>附板书:总复习 式与 方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