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学习内容</p><p>教材第34页及相关练习</p><p>学习目标</p><p>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p><p>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p><p>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p>重点难点</p><p>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p><p>难点: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p><p>学习过程</p><p>一.复习导入</p><p>1、什么是比例的意义?</p><p>2.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p><p>6∶10 和 9∶15</p><p>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p><p>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p><p>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p><p>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p>活动一(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p><p>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p><p>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p><p>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p><p>在24:16=60:40中,( )和( )是比例的外项,</p><p>( )和( )是比例的内项。</p><p>活动二(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p><p>1.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 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p><p>2.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形式是:</p><p>接着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p><p>3.(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p><p>活动三(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p>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p><p>0.2∶2.5 和 4∶50 6∶9 和 9∶12</p><p>完成P34做一做。</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