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折扣》教学案例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折扣》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折扣》教学案例教学内容:</p><p>浙江省编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小节《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二教时(教材第45---46页)。</p><p>学习目标:</p><p>1.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p><p>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p><p>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p><p>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p><p>学习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折扣和成数进行计算,并能领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p><p>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p><p>教学设想:</p><p>《折扣》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教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p><p>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使用旧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学习要求还是应当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对原有教材又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为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三点:</p><p>1.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p>2.联系生活,加强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p><p>3.自主创新,改编教材,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p><p>教学过程预设:</p><p>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1.出示雅典奥运会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说说它们的名称,并</p><p>猜测价格。(课件展示)</p><p>二.导入新课,感悟新知。</p><p>1.出示两家商店中这种吉祥物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p><p>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p><p>2.出示两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p><p>甲商店:底价抢购,八折起 乙商店:六一特价,一律九折</p><p>3. 说一说: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现在你觉得上哪一家店购买比较合算了?为什么?</p><p>4.这种吉祥物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p><p>[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 20230%=96(元)</p><p>乙商店 20230%=99(元)]</p><p>5.小结:刚才这道题的的实质,就是求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p><p>6.试一试:</p><p>(1) 某家具商店将一种原价320元的床垫八五折出售,这种床垫的现</p><p>价是多少元?</p><p>(2) 一种电视机原价每台2023元,五一期间以9.5折出售。这种</p><p>电视机的促销价是多少元?</p><p>三.简单应用,加深体验。</p><p>情境展示:某儿童用品商店在儿童节期间对部分商品进行特价酬宾:</p><p>大肚熊:原价120元,打八折; 天文望远镜:原价528元,打七五折;</p><p>笔袋:原价35元,打九折; 电动汽车:原价156元,打六折;</p><p>玩具机器人:原价220元,打四折; 水杯:原价20元,打九五折;</p><p>故事书:原价120元,打八折; 篮球:原价78元,六五折。</p><p>问:如果给你100元钱进这家商店购物,你将如何合理使用这100元钱?</p><p>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p><p>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2023毫升,10元一瓶;听装每听200毫升,2元一听。</p><p>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p><p>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听;</p><p>乙商店:一律九折;</p><p>丙商店:满30元八折优惠。</p><p>问:</p><p>1.你喜欢上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p><p>2.你们班共有多少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配备200毫升饮料,共需多少饮料?</p><p>3.这么多饮料,上哪一家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省?请通过小组合作制订一个购买方案。</p><p>(思考:购买方案的制订应视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道题具有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要尽可能使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可以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组合购买;2,用同样多的钱买到更多的饮料。这样这道题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义)</p><p>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p><p>1.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本课内容)</p><p>2.出示课后延伸题:</p><p>(1) 河汉村有个种粮大户,前年收稻谷2023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了一成五。这个种粮大户去年比前年要多收多少稻谷?</p><p>(2) 安华镇某大型袜厂2023年的产值达到了560万元,打算2023年在此基础上增值二成。该袜厂2023年比2023年增值多少万元?</p><p>说说这两题涉及到了什么内容,回家后先独立完成,再请家长进行检查。</p><p>板书设计:</p><p>折扣应用题</p><p>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p><p>底价抢购,八折起 中秋特价,一律九折</p><p>(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p><p>20230%=96(元) 20230%=99(元)</p><p>反思:</p><p>这堂课是我曾经开设过的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反响相当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p><p>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p><p>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情境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p>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p><p>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p><p>三、大胆改编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原教材中,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折扣和成数两部分,我在教学中则选择了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至于成数相对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学生家长所熟悉的,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作为这堂课的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回家以后通过自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和探讨自主掌握。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p><p>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旧教材,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是值得教师重新思考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