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利息》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利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99-100页</p><p>教学目标:</p><p>1、了解储蓄的意义。</p><p>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p><p>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p><p>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p><p>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利率的理解和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的关系。</p><p>教学过程:</p><p>一、引入</p><p>1、出示资料,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储蓄就在我们身边。</p><p>2、 说储蓄的意义。</p><p>二、探究</p><p>1、拿出预习提纲,小组交流,检查,汇报,小组里完成。(约5分钟)。</p><p>引:这些专业术语中你理解哪一个?谁来说一说?</p><p>再引:下面我们再来打开教材的第20230页,看一看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识?</p><p>引导出: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利率可以调整、国债不纳税、利息公式</p><p>2、过渡:了解到这么多知识,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个利息公式,自己小组设计一个本金和一个存期,算一算到期能得到多少利息?各小组自报本金和存期。</p><p>3、 各小组利用公式求利息,小组探究、交流、总结,合作完成。</p><p>4、展示各小组计算方案(有不同存期的)。</p><p>5、利息税何解?</p><p>6、联系课本第99页例5,税后利息怎算?各小组试做在预习提纲里。后各小组上台展示。</p><p>(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表达等能力)</p><p>三、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解决)</p><p>四、练习</p><p>1、 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p><p>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6题 。</p><p>五、 总结</p><p>有什么收获吗?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什么?</p><p>六、 课堂作业。</p><p>练习二十三第7、9题。</p><p>刘老师这节课是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很实践.总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在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p><p>我觉得比较好的方面有:</p><p>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和小组讨论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p><p>2、小组自由设计讨论如何计算利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p><p>我觉得可以改进的是:这一节课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是对利息税和税后利息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感知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时,为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问:也就是实际得到的税后利息是存款利息的百分之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中,突破了难点。</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