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36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p><p>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p><p>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p><p>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p><p>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p><p>教学难点:正确区分质数、合数。</p><p>教学过程:</p><p>课前谈话:</p><p>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p><p>一、复习旧知</p><p>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p><p>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p><p>板书对应的集合图。</p><p>自然数</p><p>(能不能被2整除)</p><p>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p><p>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p><p>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p><p>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p><p>二、进行新课</p><p>今天我们就用找质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p><p>复习:什么叫因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因数?</p><p>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因数。(同时板演)</p><p>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p><p>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p><p>自然数</p><p>(因数的个数)</p><p>(只有两个因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p><p>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因数的,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引出质数的概念。</p><p>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因数?想一想:1的因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p><p>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p><p>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p><p>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p><p>出示例1 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p><p>15 28 31 53 77 89 1ll</p><p>学生独立完成。</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问:你是怎么判断的?</p><p>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因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p><p>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p><p>完成练一练。</p><p>三、练习巩固</p><p>1、坚持下面各数的因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p><p>22 29 35 49 51 79 83</p><p>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p><p>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p><p>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p><p>四、全课总结</p><p>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p><p>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p><p>五、布置作业(略)。</p><p>分析:</p><p>教学反思:</p><p>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的,一般不是有教师和学生的重复不断语言就是有很多的练习题训练。而这一节课教学使学生感到特别兴奋。</p><p>第一、在概念教学中,师生的这种融洽的、和谐的,而又不失激情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一改概念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册刚刚学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动手操作研究这一节课,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p><p>第二、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是这一节课的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总结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的组合来讨论、探究知识,促进相互的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的有用的。</p><p>第三、大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片段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真正的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异质组合讨论、动手拼一拼、相互商议、个别争论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