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35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总体说明:</p><p>《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p><p>课前调查:</p><p>1、目的:</p><p>(1)通过课前调查,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学习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p><p>(2)通过课前调查,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和感知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p><p>2、对象:依据目的,课前调查的对象为两方面。</p><p>一是教学者教师,二是教学主体学生。</p><p>3、内容:</p><p>(1)教师的课前调查</p><p>1、大纲分析</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很多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要求通过自己动手作实验和自己动手作体积单位来自学本节课。教师也顺应学生的要求,例如让学生讲故事导入,设计了实验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手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p><p>教材分析:</p><p>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p><p>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p><p>(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p><p>(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p><p>过程设计:</p><p>一、 教学目标:</p><p>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认识体积的含义。</p><p>2、掌握体积单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p><p>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p><p>二、 教学重点:</p><p>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p><p>三、 教学难点:</p><p>如何计量出物体的体积数。</p><p>四、 教学准备:</p><p>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p><p>五、 教学策略:</p><p>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p><p>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p><p>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p><p>六、教学过程:</p><p>(一)导入:</p><p>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p><p>(二)揭题:</p><p>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p><p>(三)新授:</p><p>1、建立体积概念。</p><p>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p><p>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p><p>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p><p>师:通过这个实验,</p><p>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p><p>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p><p>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p><p>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p><p>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p><p>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生齐读。</p><p>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p><p>2、教学体积单位。</p><p>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p><p>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p><p>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p><p>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p><p>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p><p>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p><p>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5页内容。</p><p>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它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p><p>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p><p>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p><p>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p><p>3练习:</p><p>(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p><p>1厘米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p><p>[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p><p>(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p><p>(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p><p>(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p><p>(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p><p>(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p><p>⒋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p><p>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p><p>请生说一说。</p><p>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p><p>学生操作:</p><p>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p><p>(四)、课堂总结:</p><p>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p><p>七、板书设计:</p><p>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立方厘米</p><p>立方分米</p><p>立方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