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86~88页。</p><p>[教材简析]</p><p>本节课教学求积的近似值。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并要求计算后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小数的近似值,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所以教材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数,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分别要求把乘积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巩固例题学习的方法。</p><p>[教学目标]</p><p>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引新。</p><p>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练习十五第1题)</p><p>① 先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p><p>② 学生交流并说说方法。师强调1.2023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p><p>2、引入新课。</p><p>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这节课,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积的近似值。</p><p>[设计意图:把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提前处理,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铺垫。]</p><p>二、教学新知。</p><p>1、教学例3。</p><p>(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p><p>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p><p>教师板书:3.18×1.6</p><p>(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p><p>(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p><p>(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p><p>(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p><p>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p><p>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p><p>① 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p><p>② 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于号?(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值)</p><p>(5)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p><p>学生交流。</p><p>(6)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p><p>[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在以上环节中,先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明晰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p><p>2、实际应用。</p><p>谈话:生活中有哪些情况要求积的近似值呢?</p><p>学生交流,可能会说到付钱时要保留两位小数,让他说说理由。</p><p>教师说明:因为人民币最小是分,所以付现款时,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过“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p><p>[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值在生活实践中的用途,从而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p><p>三、巩固练习。</p><p>1、练一练。</p><p>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p><p>(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p><p>(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p><p>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怎样求积的近似值?</p><p>2、练习十五第4题。</p><p>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想法。</p><p>[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p><p>四、全课总结。</p><p>今天,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学会了求积的近似值,谁来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p><p>五、课堂作业。</p><p>练习十五第2、3、5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