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26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2023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1、2题.</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统计表和统计图.</p><p>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p><p>教具准备</p><p>多媒体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p><p>1、出示四(一)班学生分布图.</p><p>教师:这是一张学生分布图.图中标出了我们学校的位置和学校周围的几条主要街道,每条街道边都标出了几个圆圈,每个圆圈所在的位置都住着我们班的一个同学.</p><p>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p><p>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p><p>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可能谈到的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p><p>⑴我们班同学主要居住在学校周围的五条街道上.</p><p>⑵我们班有7个同学住在和平一巷,我们班有8个同学住在和平二巷,</p><p>向学生说明: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班有7个同学住在和平一巷中的7个,以及我们班有8个同学住在和平二巷中的8个等数量,都是我们搜集的数据.</p><p>2、整理数据.</p><p>教师:同学们搜集到的数据还真不少!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分布图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p><p>小组合作整理数据.</p><p>交流数据整理结果.</p><p>可能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整理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多种呈现形式.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肯定.不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恰到好处的强调以下两个方面:</p><p>⑴街道名称与学生人数是最为重要的两类信息;</p><p>⑵呈现整理结果时街道名称必须与相关的学生人数对应起来.</p><p>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p><p>讨论: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最好?你更喜欢哪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的优点:直接给出数据,简单明了.小学教 学 设 计网 W W W.XXj x s j.cN</p><p>教师:要用一张统计表表示学生分布图里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你认为应该画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应分别填入哪些信息?</p><p>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协商着画出统计表.</p><p>引导学生看着统计表相互提问与回答.提问分两个层次:首先鼓励学生提出答案就在表中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得到答案的问题.并相机在表中添加合计列.</p><p>二、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p><p>1、出示P24条形图.</p><p>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看着统计表回答很方便,有一些看着这幅条形图回答更直接.</p><p>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条形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p><p>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7人要用由几格组成的长条形来表示?从左向右数第三条表示哪一个街道的学生人数?有几人?</p><p>2、小组相互提出问题交流、研讨.</p><p>三、巩固练习</p><p>1、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p><p>教师可以启发:一个小格代表几米?小芳投了多少米?要涂几个小格?然后根据条形图回答书上的问题.</p><p>2、练习六的第1题.</p><p>教师引导读题,学生独立涂色、指名展示作业、集体评价.</p><p>3、练习六第2题.</p><p>布置课后调查,然后集体核对,看谁调查得最准确.</p><p>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