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教学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p><p>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p><p>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p><p>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p><p>教具准备:一叠纸张(2023张)、直尺等。</p><p>活动过程:</p><p>一、提出问题</p><p>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p><p>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p><p>二、探究活动</p><p>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p><p>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p><p>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p><p>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p><p>“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2023张、20230张。</p><p>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2023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p><p>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p><p>分别用100张和2023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p><p>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p><p>⑵教师把2023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p><p>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p><p>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p><p>提问引导:2023张呢?——10厘米</p><p>20230张呢?——100厘米——1米</p><p>202300张呢?——10米</p><p>2023000张呢?——100米</p><p>20232023张呢?——2023米</p><p>202320230张呢?——20230米</p><p>⑶推算结果。</p><p>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p><p>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p><p>以2023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2023米。</p><p>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p><p>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p><p>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