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p><p>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p><p>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p><p>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p><p>教学过程</p><p>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p><p>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p><p>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p><p>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p><p>[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p><p>二、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p><p>1. 学会列表。</p><p>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p><p>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p><p>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p><p>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p><p>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p><p><P class=MsoNormal></P><P class=MsoNormal></P><P class=MsoNormal></P><P class=MsoNormal></P><P class=MsoNormal></P><P class=MsoNormal></P></p><p>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p><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小明</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3本</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18元</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小华</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5本</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元</P></p><p>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p><p>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p><p>[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p><p>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p><p>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p><p>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p><p>引导学生列式:18 ÷ 3 = 6(元)</p><p>6 × 5 = 30(元)</p><p>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p><p>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p><p>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p><p>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p><p>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p><p>(1) 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p><p>(2) 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p><p>[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p><p>三、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p><p>1. 列表解决问题。</p><p>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p><p>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p><p>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p><p>全班交流,列式解答。</p><p>2.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p><p>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p><p>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p><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小明</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3本</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18元</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小华</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5本</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元</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小军</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本</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42元</P></p><p>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p><p>3 本 → 18 元</p><p>5 本 → ( )元</p><p>( )本 → 42 元</p><p>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p><p>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p><p>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p><p>[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p><p>四、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p><p>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p><p>2. 书法长卷。</p><p>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23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23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p><p>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23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p><p>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p><p>3. “想想做做”第3题。</p><p>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p><p>4. 投篮比赛。</p><p>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p><p>解决下面的问题:(1) 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p><p>(2) 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p><p>[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