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目标:</p><p>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p><p>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p><p>二、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p><p>三、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p><p>四、教学内容:</p><p>(一)、自主学习</p><p>看教材23-2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p><p>1、2023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1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p><p>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 );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 )。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p><p>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 ),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p><p>4、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 )。</p><p>5、17世纪初( )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p><p>6、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p><p>(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p><p>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p><p>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p><p>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p><p>(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p><p>(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p><p>762.320.89= 202320235=</p><p>436.80.75= 13.62.70.75=</p><p>145+145+145= 138+489=</p><p>(三)、检测。</p><p>1、判断。</p><p>(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p><p>(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 )</p><p>(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 )</p><p>(4)、CE键是清屏键。 ( )</p><p>2、用计算器计算。</p><p>(1)、太平洋的面积是2023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2023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2023.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2023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p><p>(2)、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2023米,预计投资约6,2023,2023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p><p>(四)、全课小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