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p><p>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二是密切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三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设计教学时,教材在介绍计算器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再通过学生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形成技能。</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p><p>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p><p>3.是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p><p>[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p><p>[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p><p>[教学过程]</p><p>一、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p><p>1、谈话:同学们对计算器熟悉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p><p>小组交流:</p><p>(1)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p><p>(2)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p><p>(3)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p><p>2、学生汇报、操作:</p><p>(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p><p>(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p><p>(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p><p>【设计说明: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在教学计算器的功能键时,我并没有选择一一介绍的方法,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交流、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常用的功能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p><p>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p><p>1、小试牛刀。</p><p>谈话:我们对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用它去计算吧。</p><p>投影出示:计算下面各题。</p><p>38+27= 2023=</p><p>2023-2023= 20232023=</p><p>2023827= 202318=</p><p>交流计算结果,并介绍操作过程。主要让学生感受计算的顺序。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直接按键算出结果。</p><p>小结:通过你刚才的操作,你能说说使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优点吗?</p><p>(速度快、正确率高等)</p><p>2、龟兔赛跑。</p><p>谈话:现在我们使用计算器已经比较熟练了,接下来男、女生来场比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女生不能使用计算器。</p><p>电脑出示:</p><p>20237=669+75+125=</p><p>324=2023</p><p>学生谈谈比赛感想。</p><p>小结:一般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像一些能口算、估算或简便计算的题目,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计算,要灵活选择计算工具和方法。</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学生基本上都会使用计算器,所以安排小试牛刀让学生自主使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龟兔赛跑的安排是让学生体会计算器一般在何时使用,不要过于夸大计算器的作用,要学会灵活使用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p><p>三、联系生活,乐用计算器。</p><p>有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p><p>(1)每天大约滴水16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水。</p><p>(2)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5千克,需要()只这样的桶。</p><p>20235=2023(千克)</p><p>202320234(只)</p><p>谈话:看到这些数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p><p>仅仅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一年就要浪费那么多水,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并请大家说说节约用水的妙招,如: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碗时要用盆接水等等。</p><p>【设计说明:在练习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p><p>四、探索规律,巧用计算器。</p><p>1、谈话:数学中存在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我们就用手中的计算器来探索一下。</p><p>2023571= 2023574=</p><p>2023572= 2023575=</p><p>2023573= 2023576=</p><p>提问:先用计算器计算出上面各题的积,再找找有什么规律。</p><p>2、谈话:今天同学们表现太出色了,可是老师这还有一道既有趣又有难度的题目,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呢?</p><p>计算: 202320232023202311</p><p>学生尝试计算。(发现计算结果前面多了一个E字,且不同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p><p>提问:遇到什么问题了?(计算器的数位不够了)</p><p>谈话:计算器遇到难题了,我们还是向书本请教吧。完成课本第101页想想做做第4题。</p><p>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p><p>【设计说明:学生在用计算器顺利解决一个个问题后,通过这道题设置一道障碍,这个障碍既让学生了解计算器是受数位限制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书上的题目,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更多的神秘感和好感。】</p><p>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p><p>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p><p>[资料链接]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上,人们一直就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 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到了东汉末年,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p><p>2023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p><p>2023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机,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所有人的使用。</p><p>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有的计算机每秒钟可计算2023万亿次,过去需要几万次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片刻间就能算出结果。</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