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17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p><p>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p><p>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p>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p>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p><p>教学过程:</p><p>一、理解平均数</p><p>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p><p>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p><p>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p><p>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p><p>二、探究体验</p><p>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p><p>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p><p>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p><p>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p><p>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p><p>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p><p>三、实践应用</p><p>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p><p>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p><p>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p><p>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p><p>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p><p>四、全课总结</p><p>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p><p>2、师总结。</p><p>平均数教学设计</p><p>共4课时总第23课时</p><p>教学目标:</p><p>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p><p>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p><p>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p><p>教学过程:</p><p>一、情景导入</p><p>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倒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p><p>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p><p>3、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p><p>(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p><p>(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板书课题。</p><p>二、探究体验</p><p>1、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p><p>2、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p><p>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p><p>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然后比较哪一队高?</p><p>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p><p>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p><p>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p><p>三、实践应用</p><p>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问题。</p><p>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p><p>四、全课总结</p><p>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p><p>2、师总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