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17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p><p>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2~93页。</p><p>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p><p>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p><p>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p><p>教学过程:</p><p>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p><p>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p><p>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比赛项目?……</p><p>【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p><p>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p><p>1. 尝试统计,发现问题。</p><p>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p><p>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统计表,如:</p><p>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p><p>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p><p>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p><p>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p><p>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p><p>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加跳高和长跑比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p><p>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p><p>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p><p>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赛项目分,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p><p>【说明: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来。】</p><p>2. 再次统计,解决问题。</p><p>谈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再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好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表统计呢?</p><p>根据学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应的统计表。</p><p>要求:请小朋友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p><p>反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统计表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表格)</p><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时间</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第一天</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第二天</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第三天</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第四天</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第五天</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用水量/千克</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112</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88</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104</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96</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P></p><p>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调整统计表的,为什么要这样做?</p><p>提问:观察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p><p>引导:是的,第一张表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第二张表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张表格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统计的呢?</p><p>学生交流后,小结:为了使统计表所表达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课件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像这张表格,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就写上“动物种类”,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就写上“只数”,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用“合计”表示。</p><p>师生共同修改第二张表格。</p><p>3. 观察统计表。</p><p>提问:通过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动物运动会的统计任务。看了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p><p>【说明: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而是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从尝试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p><p>三、 拓展应用</p><p>1. 做“想想做做”第1题。</p><p>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p><p>2. 做“想想做做”第2题。</p><p>学生独立完成两个统计表,并组织交流。</p><p>【说明: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统计活动,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灵活处理。】</p><p>四、 全课总结(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