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12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p><p>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p><p>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p><p>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教学重点和难点</p><p>重点:使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p><p>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p><p>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p><p>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p><p>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p><p>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p><p>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引入:</p><p>1、0.20230= 4.202300= 30.2023= 202300=</p><p>2、1米=(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p><p>1吨=( )千克 1千克=( )克</p><p>1平方米=( )平方分米</p><p>(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使学生能熟练移动小数点。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常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p><p>二、新课导入</p><p>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小数。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p><p>老师展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和做一做,指名说它们表示的含义。</p><p>特别指出: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你觉得这个成绩怎么样?小丽的体温是38.5度,你觉得她的体温正常吗?</p><p>同桌之间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p><p>(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生活中的小数的过程,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小数,观察图片中的小数,以及互相说说这些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小小数,处处有数学,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p><p>三、新课学习</p><p>1、名数的认识</p><p>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p><p>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p><p>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p><p>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p><p>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p><p>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p><p>学生举手发言</p><p>(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名数和数区别,同时知道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p><p>2、教学例1</p><p>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广泛呀!这里就有四个同学,他们在比身高,你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p><p>投影出示图片</p><p>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名数,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想法?</p><p>学生讨论回答:</p><p>把它们的单位都化相同了再比较。</p><p>把它们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p><p>把它们都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p><p>(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要比较大小,必需把单位统一。有两种方案:或者都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或者都改写成低级单位的。)</p><p>(1)教学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p><p>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p><p>学生交流讨论</p><p>80厘米=( )米</p><p>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p><p>(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学习。)</p><p>学生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p><p>①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p><p>②80厘米=20230米=0.80米,其中的2023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20230=0.80。</p><p>补充说明: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二种,比较简便)</p><p>(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p><p>像这样把一个单位的数换成另一个单位的数,叫做名数的改写。(板书课题)</p><p>再来看一看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哪一个单位大,哪一个单位小?</p><p>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成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p><p>讨论: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p><p>小组讨论后,汇报(用低级单位的数去除以进率)</p><p>教师出示1米45厘米=( )米</p><p>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p><p>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p><p>(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p><p>(设计意图:明确单名数改单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的区别)</p><p>(2)练一练</p><p>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p><p>2023千克 =( )吨 2023米=( )千米</p><p>23分米=( )米 2023克=( )千克</p><p>(设计意图:熟练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p><p>(3)教学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p><p>0.95米=( )厘米</p><p>观察这道题与刚才上面80厘米=( )米哪道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上面哪道题改写的方法推想出这道题的改写方法吗?</p><p>小组讨论</p><p>这是一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应乘以进率。1米=100厘米,0.20230=95,所以0.95米=95厘米</p><p>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p><p>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p><p>(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上面学习的经验,再利用知认的迁移和类推,让学生自主学习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p><p>1.32米=( )厘米</p><p>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20230厘米=132厘米。</p><p>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做一做:</p><p>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p><p>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p><p>四、课堂总结</p><p>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p><p>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p><p>3.还有什么疑问?</p><p>五、作业</p><p>1、教科书第70页71页第1题和第3题</p><p>第一题:下面牺物品价签上的小数点都标错了,请改正过来。</p><p>第二题:辩识托盘称上物品是重量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p><p>(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确实际生活中的小学的含义。)</p><p>2、13厘米=( )分米 86克=( )千克</p><p>109分米=( )米 2023米=( )千米</p><p>3、 1.09米=( )毫米 2.56吨=( )千克</p><p>2.3千克=( )克 4.6米=( )分米</p><p>2.95元=( )元( )角( )分</p><p>4、71页6题</p><p>(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p><p>教学后记</p><p>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亮点,如结合生活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总得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p><p>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在整堂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较少。二教师问题有些零碎,问题缺乏有效性,把学生束缚得太多,总担心学生不明白。三是这节名数改写的课要求学生必须对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明确和熟练,才能达到顺利的改写,但实际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生疏淡忘了,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有些吃力。四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跟与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有关。五是教师在语言要更加精练准确,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还需多下功夫。</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