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12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p><p>《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p><p>二、教学目标:</p><p>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p>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p><p>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p>三、教学重难点:</p><p>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p>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p><p>四、教学过程:</p><p>1、创境激趣:</p><p>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p><p>[设计意图]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p><p>2、自主探究:</p><p>(1).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图片)</p><p>(站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教师根据学生所叙述的贴信息。</p><p>(2).你能依据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p><p>(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p><p>(3).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条信息。(多媒体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现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p><p>(4).(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②③:多媒体课件上出示①②③,)</p><p>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p><p>(5).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p><p>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2个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p><p>那也就是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必须要用到哪些信息?</p><p>(6).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p><p>要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必须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p><p>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p><p>(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p><p>[设计意图]把旧知的复习糅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p><p>(7).解决第三个问题,将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板书到黑板上。</p><p>(8).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着做一做吗?</p><p>学生做完后,让最快完成的学生上台板书。</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余同学把你的解题的想法和做法与同桌互相说一说。</p><p>教师板书算理。</p><p>方法二:</p><p>⑴先求出共有多少个小圈:</p><p>25=10个</p><p>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p><p>2023=6人</p><p>综合算式:</p><p>60(25)=6人</p><p>方法一:</p><p>⑴先求出每个大圈的人数:</p><p>602=30人</p><p>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p><p>305=6人</p><p>综合算式:</p><p>(教学方法如下:)</p><p>方法一教学:</p><p>①让讲台上写完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p><p>②哪些同学与他的列式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一说?</p><p>③教师板书算理。</p><p>方法二教学:</p><p>①让板书的学生先讲一讲每一步求的什么?</p><p>②你们听懂了没有啊?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p><p>③教师板书算理。</p><p>[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地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说算理,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p><p>提醒说明:</p><p>①2023=6(人)60里面有6个10。所以2023=6(人)</p><p>②如果学生出现了2023=6人的算式,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教师指出:这种算式虽然答案一样,但是我们不能说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这种算式。</p><p>(9).教师小结:</p><p>同学们,请看打屏幕:刚才这位同学是这样解答的:60人站成了2个大圈,所以每个大圈就站602=30人,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要求一个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p><p>这个同学呢,是根据有2个大圈,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一共就有52=10个小圈,再依据这10个小圈总共有60人,求出每个小圈就站2023=6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p><p>[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明白解题思路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p><p>(10).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我会做)</p><p>①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教师指名说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p><p>②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打开书本独立解决。</p><p>③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1至2名学生回答)</p><p>提醒说明:</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8=20这个算式我们现在还不没学过,我们在今后会学到,现在这里就不花时间讲了。</p><p>[设计意图]巩固强化新知,教师半扶半放,让优生找出信息,再让所有学生自主的解答,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在这里解决讲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采纳,使学生明白必须要根据算理来列式。</p><p>3、交互反馈:</p><p>(1).我会说:(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p><p>分析: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几辆车?现在要求1辆车1次运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p><p>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明回答:</p><p>方法一:202342=2023(千克);</p><p>方法二:202324=2023(千克)。</p><p>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认为这样列式合理吗?</p><p>方法三:2023(24)=2023(千克)</p><p>让学生分步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补充、评价。</p><p>(2).我会连(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p><p>学生直接连线,注重说明连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以3的3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两步计算呢?</p><p>[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部分题目的难度,练习体现多样化,注重学生讲清算理。</p><p>4、全课总结</p><p>(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p><p>(2).回顾这几题,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p><p>①仔细看图,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别注意隐藏的信息。</p><p>②要明确问题,确定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p><p>③根据每一步要求什么,选择相关的信息列式计算。</p><p>④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p><p>(3).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p><p>[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况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p><p>五、教学反思:</p><p>解读教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综合算式的过渡教学,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p><p>新课标对于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法,一种是从信息入手的综合法。本节课,我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于会做不会说,或只是少数个别学生会说。所以,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上台板书后,自己说出算理。让下面的学生仔细的倾听算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啊?、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啊?让多名学生叙述算理。这里教师并没有在第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书出算理,而是多让几个人说后,才板书出来。这种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倾听和自我知识地完善。达到让其他学生逐步内化地目的。从而学生才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展到两种,三种。</p><p>不足之处:</p><p>1、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的过程中,图文没有结合好,教师要充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p><p>2、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的综合法解答的,梳理时可以用分析法来梳理,不仅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间量提供基础。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分析法或综合法来解决问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