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06

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学习内容:</p><p>教材P 36 买饮料</p><p>学习目的:</p><p>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p><p>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p><p>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p><p>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p><p>5.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p><p>学习过程:</p><p>一、情境导入:</p><p>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二、探索新知:</p><p>1、提出数学问题。</p><p>出示买饮料挂图。</p><p>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p><p>2、引导估算。</p><p>(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p><p>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p><p>(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p><p>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p><p>①把24听看成25听,20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p><p>②把24听看成20听,2023=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p><p>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p><p>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p><p>3、引导精算。</p><p>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p><p>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p><p>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p><p>① 243=72(元),722=144(元)</p><p>② 2023 ③ 3(224) ④ 3(242)</p><p>=722 =348 =348</p><p>=144(元) =144(元) =144(元)</p><p>⑤ 242=48(元),483=144(元)</p><p>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p><p>三、巩固练习:</p><p>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p><p>1、第1题。</p><p>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p><p>2、第2题。</p><p>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p><p>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p><p>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p><p>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p><p>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p><p>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p><p>四、全课总结:</p><p>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