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3:05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p>本册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p><p>教学目标:</p><p>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步计算的含义。</p><p>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p><p>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p><p>教学重点:</p><p>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p><p>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透算理。</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p><p>1、顺口溜游戏</p><p>1只小鸡2条腿,5只小鸡( )条腿,10只小鸡( )条腿,20只小鸡( )条腿,50只小鸡( )条腿,100只小鸡( )条腿。</p><p>一只小狗4条腿,2只小狗( )条腿,6只小狗( )条腿,30只小狗( )条腿,200只小狗( )条腿。</p><p>(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p><p>2、圣诞节很快要到了,小强、小丽、小雨都想亲手画一张画送给他尊敬的老师,大家请看图:(出示课本情境图)</p><p>(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尊师情感,激起学生看图的热情,学生都能很快集中精神到看图中。)</p><p>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p><p>(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p><p>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p><p>1、自主尝试,列出算式</p><p>可能出现情况:12+12+12;(理由:3个12共多少就列加法)</p><p>123(几个几的简便算法,可以列乘法算式)</p><p>2、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p><p>学生回答</p><p>(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另外使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以估算促笔算,以笔算带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也为准确计算埋下伏笔。)</p><p>3、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123的精确结果呢?</p><p>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p><p>算完以后,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p><p>(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p><p>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p><p>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p><p>(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辨析中自己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根据旧知获取新知的迁移类推能力。)</p><p>4、分类评价</p><p>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p><p>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p><p>(1)、摆学具求得数。</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p><p>(2)、画图求出得数。</p><p>例如画出如下的图:</p><p>(3)、连加法。</p><p>12+12+12=36</p><p>(4)、数的分解组成。</p><p>103=30 23=6 30+6=36</p><p>(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p><p>83=24 或73=21 或63=18</p><p>43=12 53=15 18+18=36</p><p>24+12=36 21+15=36</p><p>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p><p>(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给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p><p>5、介绍竖式</p><p>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p><p>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p><p>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p><p>(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取长补短----成果汇报,体验多样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p><p>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p><p>比一比谁做得又准又快:</p><p>1、练习十六第二题。</p><p>(在竞赛中提高学习兴趣。)</p><p>2、练习十六第三题。</p><p>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p><p>(设计意图: 在练习的处理方面,以课本练习为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同时体验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p><p>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p><p>在今天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还有什么问题?</p><p>(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重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