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教学内容】</p><p>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p>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p><p>过程与方法:</p><p>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p><p>情感与态度:</p><p>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p><p>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p><p>【教学重难点】</p><p>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p><p>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p>【教具准备】</p><p>口算卡片,课本插图。</p><p>【课时按排】</p><p>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p><p>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p><p>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p><p>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p><p>1.除法的初步认识</p><p>(1)平均分(一)</p><p>【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p><p>【教学重点、难点】</p><p>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p><p>【教具准备】实物投影</p><p>【学具准备】</p><p>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p><p>【教学过程】</p><p>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p><p>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p><p>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p><p>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p><p>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p><p>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p><p>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p><p>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p><p>二、合作探索:</p><p>(一)分一分</p><p>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p><p>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p><p>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p><p>(二)找一找</p><p>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p><p>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p><p>(三)连一连、圈一圈</p><p>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p><p>说说分的结果。</p><p>三、做一做</p><p>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p><p>2、练习三1~3</p><p>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p><p>四、总结</p><p>(2)平均分(二)</p><p>【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 做一做 练习三4~6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p><p>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p><p>【教学重点、难点】</p><p>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p><p>【教具准备】实物投影</p><p>【学具准备】学具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p><p>1、判断:</p><p>○○○○○○</p><p>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p><p>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p><p>2、分一分</p><p>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p><p>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p><p>二、解决问题</p><p>1、情境引入:</p><p>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p><p>今天,他们出发了!</p><p>出示主题图(租船)</p><p>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p><p>2、合作探索:</p><p>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p><p>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p><p>(1) 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p><p>(2)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p><p>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p><p>三、做一做:</p><p>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p><p>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p><p>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p><p>四、练习:</p><p>练习三4~6题</p><p>五、总结。</p><p>(3)练习</p><p>【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p>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p><p>【教学重点、难点】</p><p>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p>【课前准备】</p><p>教具准备:实物投影</p><p>学具准备:学具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p><p>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p><p>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p><p>二、练习:</p><p>第3题:</p><p>分一分,说一说</p><p>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p><p>然后说说分的过程,</p><p>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p><p>每盘放( )个。</p><p>第4题:</p><p>圈一圈,说一说</p><p>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p><p>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p><p>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p><p>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p><p>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p><p>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p><p>(4)除法初步认识(一)</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18页例4,做一做,练习四和1、2、3题。</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p><p>【课前准备】</p><p>学生:学具卡片。</p><p>教师:例4挂图。</p><p>【教学过程】</p><p>一、创境激趣。</p><p>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p><p>二、合作探究。</p><p>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p><p>2、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p><p>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p><p>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p><p>可以这样列式:124=3 (摆的方法不同,列式也不同。)</p><p>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是除号。</p><p>大家把你自己刚才摆的过程也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p><p>4、练习:</p><p>(1)做一做。</p><p>(2)练习四的1、2、3题。</p><p>三、总结。</p><p>【板书设计】</p><p>除 法</p><p>124=3</p><p>除号</p><p>读作:12除以4等于3。</p><p>(5)除法初步认识(二)</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19页例5,做一做,练习四和4、5、6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p><p>【课前准备】</p><p>学生:学具卡片。</p><p>教师:例5 挂图。</p><p>【教学过程】</p><p>一、创境激趣。</p><p>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p><p>二、合作探究。</p><p>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p><p>2、要求每4个放一盘。</p><p>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p><p>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p><p>可以这样列式:204=5</p><p>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除了我们昨天学的是除号外,今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p><p>如果把这一题变成每5 个一盘,应怎么列式:</p><p>大家自己摆一摆你手中的卡片,并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并说出每个数叫什么名字。</p><p>4、练习:</p><p>(1)做一做。</p><p>(2)练习四的4、5、6题。</p><p>三、总结。</p><p>除法</p><p>204 = 5</p><p>被除数 除数 商</p><p>读作:20除以4等于5。</p><p>(6)除法初步认识(复习)</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21~22页7、8、9、10及思考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p><p>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p><p>【课前准备】</p><p>学生:学具卡片。</p><p>教师:例5 挂图。</p><p>【教学过程】</p><p>一、创境激趣。</p><p>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老师想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个题考考大家,你有没有信心应招儿?</p><p>二、合作探究。</p><p>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p><p>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 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p><p>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p><p>4、练习:</p><p>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p><p>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p><p>三、总结。</p><p>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p>(1)除法计算</p><p>【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p><p>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p><p>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p><p>【课前准备】</p><p>教具、学具准备:</p><p>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胆应战?</p><p>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p><p>62= 43= 25= 33=</p><p>2.填空。</p><p>2( )=4 3( )=6 4( )=8</p><p>( )3=12 ( )4=205( )=15</p><p>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p><p>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p><p>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p><p>二、合作探究</p><p>1.引出除法算式123。</p><p>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p><p>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p><p>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p><p>2.探讨计算方法。</p><p>(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p><p>(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p><p>(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p><p>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p><p>(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p><p>(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p><p>(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p><p>(4)显化想商的过程。</p><p>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p><p>三、练习</p><p>1.练习五的第1题。</p><p>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p><p>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p><p>2.练习五的第2题。</p><p>(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p><p>(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p><p>(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p><p>3.练习五的第3题。</p><p>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p><p>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p><p>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p><p>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p><p>四、总结</p><p>1.请学生谈收获。</p><p>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p><p>【板书设计】</p><p>124=3</p><p>想:4和()相乘得12。</p><p>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p><p>(2)除法计算</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24页例1,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8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p><p>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p><p>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p><p>【课前准备】</p><p>教具、学具准备:</p><p>例2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7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出示例4图)</p><p>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p><p>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p><p>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p><p>二、合作探究</p><p>1.呈现例2放大图,讲述植树的事。</p><p>提出第(1)个问题: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p><p>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p><p>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p><p>2.探讨方法。</p><p>(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p><p>(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p><p>(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p><p>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p><p>(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p><p>(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p><p>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p><p>三、练习</p><p>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p><p>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p><p>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p><p>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p><p>(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算式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p><p>3.练习五的第8题。</p><p>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p><p>四、总结</p><p>1.请学生谈收获。</p><p>2.教师总结。</p><p>【板书设计】</p><p>46=24(棵)</p><p>244=6(行)246=4(棵)</p><p>(3)巩固练习</p><p>【教学内容】P25-28,3-12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商的方法。</p><p>2、能够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接合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p>【教学重点、难点】</p><p>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p>【教具准备】</p><p>教具:挂图、卡片</p><p>学具准备: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看算式说得数。</p><p>1、63=246=153=105=</p><p> 62=244=155=102=</p><p>2、56= 26=</p><p> 306=126=</p><p> 305= 122=</p><p>二、练习(练习五312)</p><p>3题:送信。</p><p>概括图意,请学生用卡片摆一摆。</p><p>4题: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概括图意,并列出乘、除法算式。</p><p>5题:出示图情景图,请学生说图意。</p><p>准算对了,就可以把玩具摘下来。</p><p>6题:填空。</p><p>学生独立完成。</p><p>7题: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p><p>问: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p><p>8题:跳绳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p><p>( )( )=( )</p><p>( )( )=( )</p><p>( )( )=( )</p><p>10题:找朋友。</p><p>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p><p>11题:比一比,看谁先到家。</p><p>12题:列式计算。</p><p>本课小结。</p><p>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p><p>【教学内容】 P29 例3,P30练习六13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p><p>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p><p>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p><p>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p><p>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p><p>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p><p>【教学重点、难点】</p><p>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p><p>教学具准备: 情景图、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导入:</p><p>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p><p>[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p><p>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p><p>二、探究新知:</p><p>1.提出问题</p><p>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教案[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p><p>学生汇报,老师板书:</p><p>(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p><p>(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p><p>2.解决问题</p><p>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p><p>学生汇报,老师板书:</p><p>153=5(人) 155=3(组)</p><p>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p><p>(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p><p>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p><p>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p><p>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p><p>学生汇报。</p><p>[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p><p>三、揭示课题:</p><p>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p><p>四、质疑问难:</p><p>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p><p>[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p><p>五、课堂练习:</p><p>第29页做一做</p><p>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p><p>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p><p>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p><p>[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p><p>(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p><p>列式计算:305=6(个)</p><p>(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p><p>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p><p>(3)题:出示画片图</p><p>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p><p>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p><p>【板书设计】</p><p>解决问题</p><p>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p><p>153=5(人)155=3(组)</p><p>183=6(人) 186=3(组)</p><p>4.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p><p>【教学内容】P31 例4,P32 练习七(1)-(3)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p><p>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p><p>【教学重点、难点】</p><p>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p><p>2、理解数量关系。</p><p>【课前准备】</p><p>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p><p>【教学过程】</p><p>1、创设情境。</p><p>出示例4。</p><p>儿童商店情景图</p><p>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p><p>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p><p>2、合作探究。</p><p>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p><p>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p><p>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p><p>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p><p>列式计算:123 =4(元)</p><p>45 =20(元)</p><p>做一做:</p><p>请学生说图意。</p><p>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p><p>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p><p>二、巩固练习</p><p>1题:出示矿泉水图</p><p>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p><p>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p><p>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p><p>三、总结。</p><p>【板书设计】</p><p>123=4(元)45=20(元)</p><p>5.练习课</p><p>【教学内容】P32-34 练习七(4)(5)(6)(7)(9)(10)</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p><p>2、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p><p>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p><p>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教学重点、难点】</p><p>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p><p>【课前准备】</p><p>教学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口算</p><p>183= 306= 366= 205=</p><p>102= 246= 33= 84= 93=</p><p>二、练习</p><p>1、出示(4)题情景图 小白兔</p><p>请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并列式计算</p><p>2、出示(5)题</p><p>请学生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并说出图意、列式解答</p><p>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p><p>3、(6)题:登山(计时计算)</p><p>4、(7)题:跳伞 看题、说题意</p><p>在()里填上+、-、、学生独立完成</p><p>5、(9)题:出示情景图</p><p>我们班有30人,6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列式解答。</p><p>6、(10)题:出示小猴图</p><p>指名说图意 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成几组?</p><p>问: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p><p>小结: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