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52页</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p><p>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p><p>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过程与方法</p><p>通过创造回收废电池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再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时,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学生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进行竖式运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此外,教师克结合这一素材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p><p>重点</p><p>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p><p>难点</p><p>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p><p>学校及学生学情分析</p><p>学生在本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这就为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法只限于100以内,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p><p>教材分析</p><p>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在编排加法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p><p>教学设计</p><p>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教师活动</p><p>1 出示电池,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吗?</p><p>2 提问:废电池对大自然有什么污染?把你收集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p><p>3 提示课题:为了减少大自然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回收废电池。</p><p>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p><p>1 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统计表。</p><p>2 提出要求: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能列出算式吗?</p><p>3 听汇报,板书问题。</p><p>4 提出要求:先估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大约回收了多少节?</p><p>5 指出:200是估算的结果,究竟是多少还要通过计算。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小组讨论。</p><p>6 听汇报,点拨。</p><p>7 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8 提出要求:把书上p52的算式和答案写完整。</p><p>9 结合这一情景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p><p>三,巩固练习</p><p>教师活动</p><p>1 提出要求:独立完成p52试一试。</p><p>2 订正。</p><p>四、小结</p><p>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p><p>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p><p>3、这节课一共提了三个加法计算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大家课后可以思考怎样计算,下次上课再交流。</p><p>板书设计</p><p>回收废电池</p><p>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p><p>102+97=199</p><p>102</p><p>+97</p><p>199</p><p>答: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199节。</p><p>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p><p>102+129</p><p>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p><p>97+129</p><p>注意:相同位数要对齐。</p><p>教学反思</p><p>在教学中,能把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