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p><p>课本P34例4</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p><p>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p><p>教学重点:</p><p>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p><p>教学难点:</p><p>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p><p>教学准备:</p><p>实物投影、主题图</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p><p>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p><p>[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p><p>二、合作探究</p><p>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p><p>(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p><p>(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p><p>(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p><p>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p><p>[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p><p>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p><p>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p><p>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p><p>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p><p>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p><p>[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p><p>四、课堂总结:</p><p>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p><p>五、随堂练习</p><p>教学反思:</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