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2:54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p><p>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p><p>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3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p><p>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p><p>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p><p>5、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p><p>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p><p>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p><p>教学准备:每个学生若干个回形针,硬币,正方体,三角形,圆形,尺子,小纸条等。</p><p>教学过程:</p><p>一、在矛盾冲突中建立数学观念</p><p>1、情境导入</p><p>今天上数学课,教师带大家到公园里去看一看好吗?</p><p>(1)有群小动物坐在那,想不想知道它们在看什么?(出示小鸟图,有声音)</p><p>小鸟想知道数学书的宽有多长,你们能帮帮它吗?</p><p>请你们的学具盒中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看看数学书的宽有多长?</p><p>谁来说说你的结果?</p><p>提问:奇怪了,我们大家量的都是数学书的宽,但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呢?</p><p>(量东西的工具不同)</p><p>如果我们想量出来的结果一样,用同一种东西量才行。</p><p>(2)接着我们去看看小兔子。请大家用眼睛认识看看,用耳朵仔细听听,到底小兔子那出了什么问题。</p><p>(出示情境)</p><p>小兔:大象伯伯我想做一条裤子。</p><p>大象:你的裤子要多长啊?</p><p>小兔:我的裤子有2片树叶那么长。</p><p>大象:好的,那你明天来拿吧。</p><p>到了第二天,小兔到大象家里拿裤子了。结果裤子做长了许多。</p><p>小兔:大象伯伯,我要做的裤子只要2片树叶那么长,你是不是搞错了?</p><p>大象:没有啊,我给你做的树叶也刚好是2片树叶那么长,不信你看。</p><p>提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它们两个都说是2片树叶那么长,那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还是不一样呢?</p><p>(他们两人的树叶大小不一样)</p><p>(3)小兔和大象虽然都用了同一种东西------树叶来量,但因为他们俩树叶的大小不同,量出来的结果还是不一样。非常麻烦,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科学家们都规定了一种专门用来量东西长度的单位,这个单位是全世界都一样的,它的名字叫做厘米 ,你们听过吗?</p><p>你们知道厘米在哪儿有啊?(尺子上)</p><p>[评析]: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的重要理念。教师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注重知识源于生活。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用自己身边的用具去量;用小兔做裤子的故事激发数学矛盾,顺势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增强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数学的概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p><p>1、认识尺子</p><p>你们都有尺子吗?把你们的尺子都举高给我看看。</p><p>哇,这么多的尺子,你的是红色的,你的是绿色的,你的是透明的,花样真多。我们大家每人手上尺子的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老师想请同组的同学一起,先你们自己的尺子放在一起,再用你们的尺子和陈老师这把放大的尺子比一比,找找有哪些东西是每一把尺子上面都有的?</p><p>学生汇报时着重解决的问题:</p><p>(1)线-----刻度线,有长有短。</p><p>(2)数字,写在哪?(对着长的刻度线)</p><p>读一次,从几开始?</p><p>0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开始)</p><p>那我们用尺子的时候,就应该从0对着的这条长刻度线开始量,0对着这条长的刻度线就叫做0刻度。</p><p>(3)厘米的英文缩写(centimeter)。</p><p>[评析]:教师能创设小组活动,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探究,找出各把尺子中的共同点。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在学生代表小组汇报时,教师能善于引导解决知识点。</p><p>2、认识1厘米</p><p>我们大家刚才把尺子上重要的东西:刻度线,数字,厘米的英文缩写都说了。但说了这么多,陈老师到现在还不知道:在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才是1厘米?</p><p>就只有一个1厘米吗?还有吗?</p><p>谁能用一句话来说明?</p><p>(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间一大格的长度)</p><p>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手指拿出来,以尺子上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的宽度最接近1厘米?(课件示范)</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师示范)用两根手指表示。1厘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p><p>闭上眼睛记住,自己独立做一次。(教师注意纠错)</p><p>除了我们的手指,在我们带回的的东西里头,或者在我们周围,身上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谁找得最多最准。</p><p>(学生自由汇报)</p><p>[评析]:教师能从教会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先让学生认识1厘米,再用手指去感觉抽象的1厘米有多长,最后用在脑子里形成的1厘米长的表象去找身边的哪些东西约是1厘米长。遵从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感知规律。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孩子们在兴致盎然的活动中掌握了1厘米的概念。</p><p>3、认识几厘米</p><p>唔,看来我们大家对1厘米有多长掌握得都非常地好。</p><p>现在,老师想请问一下你们,除了1厘米,在尺子上你能找出2厘米、3厘米或者更长的吗?</p><p>注意,说的时候请讲清楚:从哪里到哪里是几厘米。</p><p>说了那么多,谁来帮帮老师,怎样检查才能知道刚才那些同学说得对不对?</p><p>(提示:1厘米怎么看。总结:(1)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2)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p><p>[评析]:教师能沿着学生的学去设计教学,做到顺势而导、据学而教、以学定教。在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概念后,顺势导出了认识几厘米的学习活动。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话语激起了小朋友们的爱心,都争着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实际是为自己解决问题。</p><p>4、用厘米量</p><p>我们大家刚才认识了尺子和尺子上的厘米,你们知道它们是用来帮我们做什么的吗?你想量一量吗?</p><p>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你可以用鼠标来移动尺子量。</p><p>但老师还有个要求:每个人自己量完后,要把自己量出来的结果和你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量的和别人量的方法一不一样。</p><p>谁想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p><p>小结:(1)把0刻度对准备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2)纸条的左端不对准0刻度也行,直接数一数纸条占了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p><p>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开了一个小小的测量比赛,它们知道你们今天学习了怎么用尺子量东西,所以特地请你们做裁判,你们想做吗?</p><p>出示:小蚂蚁量铅笔</p><p>小蜜蜂量蘑菇(不对0)</p><p>小螃蟹量自己身子长(断尺)</p><p>让学生判断对错,有错的请说出错在哪里。</p><p>做完裁判,你们自己想量一量吗?你们桌面和周围都有许多东西,选你最喜欢的,或者你最想知道它有多长的,量记在本子上好,好吗?(示范)</p><p>学生汇报</p><p>[评析]:教师能注重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不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来量,能向学生提具有开阔性的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想问我什么?等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了一场森林测量比赛更是锦上添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做小裁判,在玩中学,学中创,在自由、快乐、自信中进一步领会了应该怎样量才对。</p><p>5、估测</p><p>刚才我们都是用尺子对每一样东西进行准确地测量,现在,陈老师想让你们把自己手上的尺子先都放一边,看看你们不用尺子能不能猜到自己的手掌大概有多宽?</p><p>能不能乱猜?你可以根据什么来猜?(提示:手指的宽度是1厘米)</p><p>用尺子量一量,看看猜得对不对?</p><p>再猜猜数学书的宽。电脑键盘的长。(有没有快点的办法)</p><p>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要牢牢记住自己身体上的这把尺子,在没尺子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p><p>[评析]:培养估测意识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初步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给予学生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还让学生认识了身体这把尺子,真正做到让数学回归生活。</p><p>三、总结</p><p>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如果陈老师想知道这间教室有多长,你还用厘米来帮我量吗?</p><p>[评析]:精妙的结尾,使学生再一次回顾刚学到的知识,而且使教学水到渠成的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