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2:50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p><p>教学内容</p><p>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9~40页。</p><p>教学目标</p><p>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p><p>2.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p><p>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p><p>教学过程</p><p>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p><p>1. “多些”“少些”。</p><p>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屏幕。</p><p>课件呈现例题: 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猫说:“我折了38个。”</p><p>(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p><p>提问: 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p><p>可能出现的回答: 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p><p>引导: 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p><p>得出: 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些”)</p><p>提问: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p><p>得出: 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些”)</p><p>[说明: 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p><p>2. “多得多”“少得多”。</p><p>谈话: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些小朋友,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班原来有多少名小朋友?(46名)</p><p>谁能说一说转来多少名小朋友吗?请大家数一数。</p><p>学生活动,数出本学期新转入的小朋友的人数。</p><p>(分别板书原来和新转入的学生人数)</p><p>提问: 原来小朋友的人数和新来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p><p>可能出现的回答: 原来的小朋友人数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少;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比原来的小朋友少。</p><p>引导: 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只多一点吗?(不是)</p><p>得出: 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得多,新来的小朋友比原来的小朋友少得多。</p><p>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板书:“多得多”“少得多”)</p><p>[说明: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p><p>3. 小结。</p><p>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p><p>4.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团结合作,思考问题既认真又有创意。</p><p>(1) 讲述: 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它们看到了什么呢?</p><p>课件呈现“试一试”画面。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p><p>提问: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呢?(小组讨论,交流)</p><p>课件出示: 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p><p>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回答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选择。</p><p>(2) 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1题画面。小芳说:“我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多少下?</p><p>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p><p>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p><p>[说明: 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p><p>5. 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p><p>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p><p>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p><p>引导: 你还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自由发言)</p><p>[说明: 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p><p>二、 综合运用,培养数感</p><p>1. 猜人数。</p><p>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2题画面。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p><p>讲述: 二班可能有多少人?16人、36人、40人哪个更合适?</p><p>2. 猜年龄。</p><p>讲述: 小明家有四口人,他们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的本领也想考考大家,请同学猜一猜他们的年龄。</p><p>四名同学分别扮演爷爷、小明、爸爸、妈妈。</p><p>爷爷: 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可能是多少岁呢?</p><p>小明: 我的年龄比爷爷小多啦,我有多大?</p><p>爸爸: 我的年龄比小明大多啦,我有多大?</p><p>妈妈: 我比小明爸爸的年龄小一些,我有多大?</p><p>[说明: 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和想像丰富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p><p>三、 全课小结</p><p>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p><p>四、 活动</p><p>课件呈现: 小猴拿着卡片50,小猫拿着卡片45。</p><p>讲述: 小猫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p><p>活动方法: 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p><p>[说明: 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