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p>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 :39</p><p>设计意图</p><p>《郊外活动-加减混合》一课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同时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完成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p><p>本堂课的设计总体以郊游为主线,让学生在郊游出发中遇到问题,寻求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策略,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计算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难易的结合,从小组合作到独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p><p>教学目标</p><p>1、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p><p>2、理解与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p><p>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交流等综合能力。</p><p>教学重点</p><p>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p><p>2、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p><p>教学难点</p><p>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从而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p><p>教学准备</p><p>多媒体</p><p>教学设计:</p><p>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p><p>媒体: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小鸟、河流、大树、草地、蓝天</p><p>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明媚,风景秀丽,你们最想干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展一次郊外活动吧(出示课题:郊外活动)。</p><p>师:你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p><p>[根据画面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p><p>师:小兔欢欢根据这些信息提了一个问题(出示:男生有几人?)指名读读问题。</p><p>[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小朋友郊游活动情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新知的探索中;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汇总,然后分析,并明确问题,把计算教学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从而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含义,使计算教学生活化、情境化]</p><p>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p><p>(一)探究新知</p><p>1、制定策略</p><p>(1)轻声读读这些信息,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p><p>(2)反馈,集体交流。(说说想法与算式,教师板书算式)</p><p>[有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明确第一步都是求出总人数]</p><p>2、探究笔算方法</p><p>(1)独立尝试</p><p>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补充课题:加减混合),现在让你们自己试试列竖式计算,你们有信心吗?</p><p>(2)汇报交流(学生板书):</p><p>[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可以尝试独立解答,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p><p>A、 BC</p><p>请几个不同笔算方法的学生上来板演,说算法,再让其他学生谈想法。对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肯定他的创造性,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化成第二种方法。:如果把29+28计算的结果藏在脑子里,自己明白,别人却看不懂,也容易计算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57写出来再减32。</p><p>[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尝试研究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论探讨中学习新知,同时教师也需恰倒好处地进行点拨与引导]</p><p>(3)分析比较</p><p>师:黑板上两种板书有什么异同点?</p><p>引导发现:第一种笔算方法,先加再减是两个竖式,第二种方法是一个竖式。运算顺序相同,第二种竖式中的57少写一次。</p><p>[引导学生再看看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加深了学生对第二种竖式形式的理解]</p><p>师:(指A)两个57在竖式中各表示什么?(加法的和,减法的被减数)瞧,和和被减数</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商量了一下,可以这样写:</p><p>媒体出示:</p><p>师:请你们说说它们商量的结果?</p><p>小结:两个竖式就重叠成一个竖式,57只写一次,既是和又是被减数。</p><p>(4)形成共识: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p><p>(二)、尝试练习:</p><p>1、填空:P39/2(前两题)</p><p>78</p><p>49</p><p>( )</p><p>+30</p><p>48</p><p>+33</p><p>( )</p><p>16</p><p>填好括号与结果,反馈;说说括号里的数在加法、减法中各是什么?(强调两重身份)</p><p>2、独立计算:书P39/3两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竖式过程</p><p>2023+8=31 37+2023=30</p><p>52</p><p>29</p><p>23</p><p>+8</p><p>31</p><p>37</p><p>+ 15</p><p>52</p><p>22</p><p>30</p><p>3、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有两种,其中一个竖式的形式更简便。</p><p>【学生通过操作,训练了技能,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p><p>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p><p>1、情境训练:湖面上原有42个小朋友划船,28个小朋友到了规定时间下船了,有15个小朋友排队上了船,现在湖面上应该有多少人?</p><p>(1)集体交流:图上提供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p><p>(2)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独立列出算式并笔算。</p><p>(3)交流反馈(与屏幕进行校对)</p><p>[根据情景图学生收集汇总信息,独立解决加减混合的问题,对所学新知加深理解,并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p><p>2、综合练习</p><p>(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情景图,找找相关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p>A、小朋友捞出了13条 B、树上有21只小鸟 C、池塘里有60条小金鱼</p><p>D、又飞走了15只E、阿姨又放进去25条 F、飞来了19只</p><p>(2)全班交流反馈。</p><p>[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p><p>3、小结:小朋友齐心协力,不但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p><p>四、回顾总结,情感交流</p><p>通过这次郊外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同组的伙伴。</p><p>[通过回顾交流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同时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