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设计理念:</p><p>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看图比较多少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以下安排。</p><p>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际操作的培养。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例2时,充分发挥自己小手的作用,先折自己喜欢的学具,然后动手操作,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在原在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提问,从众多问题中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清晰的建立两中实物当中的一种比另一种多几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为例3的教学做好准备。</p><p>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教学全过程。</p><p>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学生本身资源,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各环节均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提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p><p>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各种各样的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想象力也会随之丰富。例如:根据前面所摆实物的个数进行比较,跳绳</p><p>活动就是根据两人所跳个数进行想象。</p><p>教学目标:</p><p>1.初步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p><p>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p><p>教学片段:</p><p>活动一通过手工制作引入新课</p><p>1.(教师带一只兔子面具进入教室,扮演兔妈妈)</p><p>师:小朋友们,我是谁呀?</p><p>生:大白兔,兔妈妈。</p><p>师:今天我兔妈妈真想和你们小宝宝一起玩玩,好吗?</p><p>生:好。</p><p>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会做吗?同桌一起做,(也可以找朋友一起做)。</p><p>生:会做。</p><p>师:你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什么?</p><p>生:我们用到了小手。</p><p>师:我们的小手可巧了。不但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还可以折各种各样的图形和小动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发放彩卡纸若干张),请你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礼物,用它折成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和其它</p><p>事物(青蛙、纸鹤、三角形、四边形、纸飞机、纸船、帽子等)折的漂亮的要奖给小能手奖。</p><p>生:一下子动起来,折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实物。</p><p>(把手工制作带进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自由中获得数学知识)</p><p>2.分组摆折出的实物进行比较:</p><p>(1)兔妈妈(师)说:现在折小青蛙的坐在一起为青蛙组;折纸鹤的坐在一起为纸鹤组;折三角形的坐在一起为三角形组;四边形的坐在一起为四边形组;纸船的坐在一起为纸船组;纸帽的坐在一起为纸帽组。</p><p>生:自动站起来坐成了六个组。</p><p>(2)兔妈妈(师)说:请每个宝贝组把你们折的红颜色的实物摆在第一行,黄颜色的实物摆在第二行。看看那个组摆的即整齐又快。</p><p>生:进行实际操作。纸鹤组:第一行:摆2只;第二行:摆4只................。</p><p>(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3)师说:根据你们自己摆的图讨论并提问题。</p><p>生1:第一行摆2只,第二行摆4只,一共有多少个(只)?生2: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多少个(只)?生3:第一行和第二行同样多的有多少个(只)?生4:第一行比第二行少多少个(只)?........。</p><p>3.根据问题引入课题</p><p>(1)师说:宝贝儿,你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各个问题提的都不错,</p><p>但我发现有两个问题提得特别棒。(1、指出第一行和第二行同样的部分。2、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只)?也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解,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并板书)</p><p>(2)师:现在你们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用大括号括起来,并分组汇报各是多少。</p><p>生1:同样多的部分是3,少的部分是2。</p><p>生2:同样多的部分是2,少的部分是1.......。</p><p>(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扮演兔妈妈并说:今天我兔妈妈真想和你们玩玩,好吗?一句话就拉近跟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把手工制作带进数学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地培养,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轻松、自由中获得数学知识。)</p><p>活动二探索新知</p><p>1.师:兔妈妈我太累了,想听听音乐,看看舞蹈,你们想听想看吗?</p><p>生:想听,想看。</p><p>师:谁愿作一个小演员呢?请到讲台上。(请16名学生参加,给10名学生带上白兔面具,作小白兔,给6名学生带上黑兔面具,作小黑兔。)</p><p>生:做好准备后。</p><p>师:播放音乐,让请到讲台上的小朋友跳自己喜欢的舞蹈。</p><p>师说:刚才兔宝宝给大家表演了一个节目,下面请大家给兔宝宝分分类,好不好?(让白兔宝宝和黑兔宝宝各站一行)。</p><p>生:第一行:站10只白兔</p><p>第二行:站6只黑兔</p><p>2.根据大家分的类讨论后编应用题</p><p>生1:兔妈妈有10只小白兔,6只小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p><p>生2:兔妈妈有10只白兔,6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p><p>生3:兔妈妈有10只白兔,6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p><p>3.你们编的都很好,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编的这道题。</p><p>出示题:兔妈妈有10只白兔,6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p><p>齐声读题,教师范读题,指名读题。(目的是纠正读错的地方,明确条件和问题)</p><p>4.让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后,再做找朋友游戏。(游戏规则:一只小白兔找一只小黑兔做朋友,同种颜色的小兔不能互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只小兔可以把手牵起来)。</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案例5.根据小白兔和小黑兔找朋友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小黑兔可以分成:小白兔和小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和小白兔比小黑兔少的部分,要求小白兔比小黑兔少多少只?就是说没有朋友的小黑兔是几只,小白兔就多了几只?根据排队图可以看出10只白兔里减去跟黑兔同样多的部分(6只),剩下的白兔的只数就是小白兔比小黑兔多的只数。</p><p>(通过播放音乐和舞蹈,加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感到自己即是演员又是导演。通过他们自己的分类排队,并根据所排的队形自编应用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找朋友游戏推理过程更加直观形象,由多几的算法类推到少几的算法。)</p><p>活动三巩固练习,完善新知。</p><p>1.现在同学们根据自己组里前面所摆的两种实物的个数编应用题,如:男生折了4只小青蛙,女生折了3只小青蛙,女生比男生少折了多少只?。</p><p>2.还可以组织进行跳绳比赛,根据所跳个数,编应用题并解答。如:一组某某同学跳了35下,四组某某同学跳了27下,(一共跳了多少下?一组比二组多跳多少下?二组比一组少跳多少下?)</p><p>(一节课进行到最后,学生就感到有些疲倦,老师一提跳绳比赛游戏时,自然就来劲了,再次激起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p><p>个人反思:</p><p>1.本人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几个有趣活动,并且这几个活动跟我们的校园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案例尽量使用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尽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既能动手动口、又能舞蹈、比赛,每个人都有事可干,有机会参加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同时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p><p>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p>2.学生水平分析</p><p>(1)因为我校是一所县直属小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城镇,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父母就教会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方法,有少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因为咱们农村里就留传着小孩折三角形、四边形玩的游戏活动,再加上学校开设了手工制作课,所以折三角形和四边形对们也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p><p>(2)对于编写应用题,本人经常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想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所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较高,编写应用题非常熟练。但也有一点,上这样的课,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功底,如果没有功底就象活动一,他们什么也不会折,活动二,他们应用题也不会编,这堂课就无法进行了。</p><p>同行点评:(校长:杜有才)</p><p>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本课注重开放与生成,构件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p><p>2.课程设计尽量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数学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手工、音乐、舞蹈、体育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科整合与关联。</p><p>3.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数学课的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