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1~5的认识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一1~5的认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一1~5的认识 课题一 1~5的认识</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p><p>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p><p>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p><p>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14~16页</p><p>教、学具准备</p><p>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p><p>教学设计</p><p>从现实中抽象出数</p><p>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p><p>[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p><p>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p><p>[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p><p>2.学生汇报。</p><p>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p><p>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p><p>[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p><p>反馈实践</p><p>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p><p>[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p><p>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p><p>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p><p>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p><p>感知数的顺序</p><p>1.逐次感知1~5的顺序。</p><p>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p><p>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p><p>……</p><p>依次感知3、4、5的来源。</p><p>[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p><p>2.整体感知。</p><p>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p><p>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p><p>[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p><p>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p><p>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p><p>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p><p>开放性活动</p><p>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p><p>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p><p>[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p><p>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p><p>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p><p>学生汇报。</p><p>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p><p>2.猜数游戏。</p><p>提问:</p><p>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p><p>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p><p>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p><p>[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p><p>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p><p>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p><p>[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p><p>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p><p>总结</p><p>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p><p>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p><p>[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p><p>教学设计说明</p><p>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p><p>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p><p>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p><p>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p><p>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p><p>专家评析</p><p>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