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2:43

课题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课题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p><p>教学目标</p><p>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p><p>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p><p>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p><p>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p><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p><p>教具、学具准备</p><p>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p><p>教学设计</p><p>开门见山,直接引入</p><p>[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p><p>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p><p>生:这是13。</p><p>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p><p>(学生摆,教师巡视。)</p><p>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p><p>生:可以列10+3=13。</p><p>生:可以列3+10=13。</p><p>生:可以列13-3=10。</p><p>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p><p>小组讨论,民主评议</p><p>[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p><p>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p><p>生:好。</p><p>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p><p>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p><p>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p><p>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p><p>[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p><p>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p><p>(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p><p>3.讨论活动结果。</p><p>[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p><p>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p><p>生:(略)</p><p>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p><p>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p><p>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p><p>生:都是用10去加的。</p><p>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p><p>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p><p>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p><p>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p><p>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p><p>生说。</p><p>[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p><p>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p><p>生:……</p><p>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p><p>[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p><p>解决计算问题</p><p>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p><p>生:愿意。</p><p>[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p><p>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p><p>11+213-210+714-4</p><p>11+313-211+28+10</p><p>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p><p>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p><p>教学设计说明</p><p>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p><p>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p><p>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p><p>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p><p>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p><p>教学中,我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p><p>(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p><p>(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p><p>(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p><p>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p><p>教学说明:本节课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p><p>专家评析</p><p>“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p><p>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p><p>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p><p>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例5、例6的形式,而是依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融入例5教学中,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p><p>2.给小组合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p><p>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p><p>3.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p><p>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p><p>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十分紧凑,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良好。</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题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