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2:38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p><p>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教学重难点:</p><p>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p><p>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p><p>教学准备: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圆片</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p><p>口算</p><p>5-2-1= 8-5-3= 9+0+1=</p><p>4+3+2= 5+4+1= 6-5-1=</p><p>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p><p>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p><p>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p><p>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p><p>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p><p>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p><p>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p><p>三、探究新知</p><p>1、学习例1</p><p>111</p><p>⑴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明 的意思(从左往右看)</p><p>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p><p>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p><p>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p><p>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p><p>生:现在有多少只?</p><p>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p><p>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p><p>生汇报:4+3-2</p><p>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p><p>生:</p><p>⑵学习4+3-2的计算顺序</p><p>4 + 3-2=5</p><p>7</p><p>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p><p>2、学习例2</p><p>出示挂图</p><p>①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再列算式。</p><p>②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p><p>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③列算式</p><p>4-2+3</p><p>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p><p>④学习4-2+3的计算顺序</p><p>3、比较归纳 总结算法</p><p>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p><p>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p><p>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p><p>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p><p>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p><p>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p><p>四、巩固练习</p><p>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p><p>(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p><p>(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p><p>(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p><p>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p><p>用模具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p><p>3、做书上第 76 页的第 2 题。</p><p>帮小猪找家。</p><p>4、找朋友</p><p>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p><p>六、总结</p><p>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p><p>生: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p><p>教学反思:</p><p>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p><p>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伊始,以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题以小动物为主题,使孩子们一直沉浸在童话故事情节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从中的课件画面,让孩子们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p><p>反思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p><p>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p><p>反思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p><p>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p><p>反思四:自主学习的质量不够高</p><p>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我有时却恰巧没有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这样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这样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待每个学生,恰当地把握评价他们的尺寸,即使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而是要通过讨论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