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
<p>案例名称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p><p>课时 1课时</p><p>一、教材内容分析</p><p>《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九节的内容,1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p><p>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p><p>1、知识目标:</p><p>(1) 使使学生能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发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p><p>(2)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并了解它的证明.</p><p>(3)使学生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p><p>2、能力目标:</p><p>(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p><p>(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p><p>3、情感目标:</p><p>(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类比、归纳;</p><p>(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系统特征。</p><p>三、教学重难点:</p><p>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及其应用.</p><p>难点:定理1的证明方法.</p><p>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p><p>1.投影片</p><p>2.观看相关视频</p><p>五、教学过程</p><p>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p><p>(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问题,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p><p>2、 到目前为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几个?</p><p>3、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p><p>学生回答证明三角形的两种方法 通过提问既起到复习旧知识又起到引出新问题的作用</p><p>(二)、探究新知</p><p>1新课讲解</p><p>(1)、做一做,做出两个三角形来试验是否相似 。</p><p>(2)、师生共同总结: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p><p>2应用新知</p><p>教学例1:已知:△ABC和△DEF中A=40,B=80,E=80,F=60</p><p>求证:△ABC∽△DEF</p><p>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三角形的与原三角形相似</p><p>3、例题小结 1、学生亲手实践</p><p>2、学生理解</p><p>3、边听讲边思考 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准确性,</p><p>理解,消化主要知识</p><p>例1,例2的练习加强学生,以达对定理的更深一步的理解与掌握。</p><p>(三)、随堂练习</p><p>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练习应用 巩固知识</p><p>(四)、课时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获得哪些收获? 分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 知识系统化</p><p>(五)、课后作业 习题4.9</p><p>第1题、第2题。</p><p>六、教学流程图</p><p>《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七、教学评价设计</p><p>1.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习实际;能够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能够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情感目标的建立。</p><p>2.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组织合理,练习题简洁、精练,表达准确,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p><p>3. 教后反思,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布置作业,基础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开放性题是针对成绩较好的同学的,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p><p>八、 教学后记</p><p>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