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9:29

初中数学教案之全等三角形

<p>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数学教案之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p><p>全等三角形</p><p>课题:全等三角形</p><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p><p>(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p><p>(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p><p>2、能力目标:</p><p>(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p><p>(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p><p>3、情感目标:</p><p>(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p><p>(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p><p>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p><p>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p><p>教学用具:直尺、微机</p><p>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p><p>教学过程:</p><p>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p><p>(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p><p>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p><p>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p><p>(2)学生自己动手</p><p>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p><p>(3)获取概念</p><p>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p><p>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p><p>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p><p>(1)电脑动画显示:</p><p>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p><p>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p><p>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p><p>(1)投影显示题目:</p><p>D、AD∥BC,且AD=BC</p><p>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p><p>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p><p>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p><p>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p><p>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p><p>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p><p>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p><p>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p><p>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p><p>求证:AE∥CF</p><p>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p><p>AE∥CF</p><p>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p><p>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p><p>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p><p>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p><p>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p><p>(2)题目的解决</p><p>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p><p>投影显示:</p><p>(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p><p>(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p><p>(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p><p>(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p><p>(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p><p>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p><p>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p><p>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p><p>5、小结:</p><p>(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p><p>(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p><p>(3)性质的应用</p><p>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p><p>6、布置作业</p><p>a.书面作业P55#2、3、4</p><p>b.上交作业(中考题)</p><p>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数学教案之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