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5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p>1.揭示课题</p><p>师:今天我们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倒数的认识)你们看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什么?</p><p>生1:倒数是什么东西?</p><p>师:倒数不是什么东西,而应该是什么知识?(同学们轻轻地笑了)</p><p>生2:数怎样倒法?</p><p>生3:是不是只有分数有倒数?</p><p>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想知道倒数的意义和有关方法。</p><p>教师板书:意义、方法。</p><p>师:倒数的意义和有关方法课本上都有,我们一看就知道了。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自己的发现。我相信你们。</p><p>教师板书:发现(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写)。</p><p>[评析:一上课就揭示课题,开门见山,有利于在一节课的最佳时域直奔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只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疑难症结,把握学生跳动的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下功夫。]</p><p>[反思:课始直奔主题,一是可节省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二是对本节课的旧知识学生几乎不存在什么计算上的问题。同时,由于是借班上课,我想降低课始的起点,使学生产生安全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学习。]</p><p>2.初步理解倒数的意义</p><p>(1) 自学课本。</p><p>师: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到倒数的意义,读一读。</p><p>学生打开课本,寻找倒数的意义,用笔划词句。</p><p>(2) 复述意义。</p><p>师:请同学们合上书,谁能说说什么是倒数?</p><p>生1:乘积是1</p><p>师:看来只读一遍就要记住有一定的难度,谁再来说说?</p><p>生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p><p>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p><p>师:后面是什么,张老师忘了,谁来帮忙?</p><p>生3:互为倒数。</p><p>教师接着板书:互为倒数。</p><p>[评析:教师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有利于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同时,高明的教师有时假装糊涂,把聪明让给学生,张老师忘了,谁来帮忙?短短的话语满足了学生求知探新的成功欲,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这也是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在下面的教学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对话。]</p><p>(3) 初步剖析意义。</p><p>师: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把这句话分成两部分,你认为该怎么读?</p><p>生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p><p>生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p><p>师:这两种读法究竟哪一种读法好?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并说说你的想法。</p><p>生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p><p>师:为什么这样读?</p><p>生3:这样读很顺。</p><p>师:你是怎样读的?</p><p>生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p><p>师:同意这样读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女同学都支持第一种,男同学都支持第二种。我也支持第二种的读法。</p><p>教师边说边板书:条件(在乘积是1的下面划上红线)、结论(在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下面划上红线)。</p><p>师:因为有了乘积是1的条件,才有两个数互为倒数的结论。</p><p>[反思:对倒数概念的两种读法,事后细想,还是第一位学生的读法为好,因为乘积是1是两个数的定语,把它们隔开不好,另外,这句话是省略了它们两个字,完整的应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它们互为倒数,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论。]</p><p>3.深入探究倒数的意义</p><p>(1) 示范举例。</p><p>师:现在老师写一个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这句话的意义?</p><p>教师板书:4/55/4=1。(生:符合)</p><p>师:那你有什么结论?</p><p>生:4/5和5/4互为倒数。</p><p>教师板书:4/5和5/4互为倒数。</p><p>师:在条件前加两个字</p><p>教师板书:因为板书在4/55/4=1的前面。</p><p>师:有了因为,就有</p><p>学生齐声回答所以,教师板书:所以板书在4/5和5/4互为倒数的前面。</p><p>师:谁来把条件、结论完整地说一说?</p><p>生:因为4/55/4=1,所以4/5和5/4互为倒数。</p><p>[评析:常常发现六年级学生做作业写倒数时,用这样的形式表示2/3=3/2,误认为等号左边是已知条件的数据,等号右边是所求的结果数据。教师的示范表述在这里显得很有必要,这是规范学生表述的重要环节。]</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