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p>教学内容</p><p>教材96-98页</p><p>教学目标</p><p>1、知道什么是周长?</p><p>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p><p>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p><p>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p><p>教学重点</p><p>1、知道什么是周长?</p><p>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p><p>教学难点</p><p>1、知道周长的含义</p><p>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p><p>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p><p>教学准备</p><p>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p><p>第一课时</p><p>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p><p>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p><p>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p><p>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p><p>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p><p>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p><p>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p><p>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p><p>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p><p>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p><p>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p><p>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p><p>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p><p>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p><p>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p><p>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p><p>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p><p>第二课时</p><p>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p><p>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p><p>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p><p>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p><p>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p><p>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p><p>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p><p>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p><p>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p><p>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p><p>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p><p>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p><p>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p><p>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p><p>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p><p>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p><p>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p><p>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p><p>教学探讨与反思:</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