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39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的认识

<p>教学内容:</p><p>课本第2023页。</p><p>教学目标:</p><p>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p><p>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p><p>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p><p>教学重点:</p><p>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p><p>教学难点:</p><p>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p><p>教具准备:</p><p>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p><p>教学过程:</p><p>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p><p>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p><p>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p><p>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p><p>卡片:银杏叶 枫叶</p><p>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p><p>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p><p>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p><p>(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p><p>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p><p>(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p><p>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p><p>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p><p>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p><p>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p><p>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p><p>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p><p>六、拓展练习。</p><p>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p><p>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p>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p><p>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p><p>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p><p>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p><p>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p><p>生:我用软尺量。</p><p>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p><p>八、小结。</p><p>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