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教案
<p>教学目的</p><p>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p><p>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p><p>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教学重点</p><p>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p><p>教学难点</p><p>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准备.</p><p>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p><p>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p><p>(1)乙数是甲数的</p><p>教师追问:为什么填 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p><p>(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p><p>(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p><p>(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p><p>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p><p>教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p><p>二、复习探讨.</p><p>(一)教学例6.</p><p>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p><p>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p><p>2.分组讨论:</p><p>(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p><p>(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p><p>(3)本题有几种解法?</p><p>3.学生汇报反馈.</p><p>(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p><p>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p><p>解:设柏树种了 棵.</p><p>120-24=96(棵)</p><p>解:设松树种了 棵.</p><p>120-96=24(棵)</p><p>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p><p>(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p><p>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p><p>4+1=5</p><p>120 =96(棵)</p><p>120 =24(棵)</p><p>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p><p>(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p><p>120(4+1)=24(棵)</p><p>120-24=96(棵)</p><p>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p><p>(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 ,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p><p>120(1+ )=96(棵)</p><p>120-24=96(棵)</p><p>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p><p>(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p><p>解:设柏树有 棵.</p><p>∶120=1∶5</p><p>5 =120</p><p>=24</p><p>120-24=96(棵)</p><p>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p><p>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p><p>5.教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