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26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p>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4页的例1.</p><p>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解题步骤,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p>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p><p>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的分析。</p><p>教学难点: 变不对应为对应。</p><p>教学过程:</p><p>一、尝试准备</p><p>1.出示线段图:</p><p>一个发电厂有煤2023吨</p><p>用去吨?</p><p>用去3/5</p><p>2.让学生由线段图口述一道应用题。</p><p>依据学生口述的应用题,教师板书:</p><p>一个发电厂有煤2023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p><p>3.让全体学生读题,并指名口述算式。</p><p>4.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p><p>5.对照线段图,教师重点启发学生:2023和谁相对应,所求的问题用去多少吨和谁相对应?</p><p>二、出示尝试题</p><p>1.教师将线段图中的原有问题用去多少吨?隐去,出示新问题还剩多少吨?如图所示:</p><p>一个发电厂有煤2023吨</p><p>还剩?吨</p><p>用去3/5</p><p>2 教师先指着线段图启发学生:如果问题让我们求还剩多少吨?,接着迅速将准备题中的问题用去多少吨?也变成还剩多少吨?,问:老师不讲,同学们还会做吗?(学生跃跃欲试齐答:会。)</p><p>三、练习</p><p>1.放手让学生试着在草稿本上做题:</p><p>一个发电厂有煤2023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p><p>2.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写在黑板上。</p><p>第一个学生的做法:</p><p>2023</p><p>=2023</p><p>=2023(吨)</p><p>答:还剩2023吨。</p><p>第二个学生的做法:</p><p>2023( 1- )</p><p>=2023 =2023(吨)</p><p>答:还剩2023吨。</p><p>四 学生讨论</p><p>1 学生做完后,相互讨论,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p><p>2.学生讨论后,教师问:这道题究竟该怎样做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p><p>3.接着让同学们打开书第44页,告诉学生,同学们刚做的这道题就是书上的例1,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quot;。教师板书课题。</p><p>五、自学课本</p><p>1.让学生对照例题,检查自己是否做对了,如果错了,找出错误在哪里?</p><p>2.看书回答书上用了几种方法?自己用的是哪一种方法?</p><p>3 理解两种算理,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一些?</p><p>六 教师讲解</p><p>1.针对学生的板演,重点讲解。</p><p>对于第-种方法:2023 。</p><p>教师问:(1)2023 求的是什么?</p><p>2023 求的又是什么?</p><p>要求学生对照线段图说明。</p><p>第二种方法:2023(1- )。</p><p>教师问:(1)1- 求的是什么?</p><p>(2)2023(1- )求的又是什么?</p><p>要求学生对照线段图说明。</p><p>2.教师重点启发:</p><p>(1) 谁能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p><p>(2) 所求问题还剩多少吨和 相对应吗?它和谁相对应? 在题目中直接告诉没有?没有告诉怎么办?</p><p>(3)谁能说一说做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p><p>3.让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简便?</p><p>4.比较准备题与尝试题的异同,并说明后者难在哪里?</p><p>(准备题中问题所对应的分数已尝试题中,问题所对应的分数没有直接告诉,须先求。)</p><p>七、质疑问难</p><p>八、练习</p><p>1.口答:</p><p>(1) 一令纸用去 ,还剩几分之几?</p><p>(2) 一令纸有500张,用去 ,用去多少张?</p><p>(3) 一令纸有500张,用去 ,还剩多少张?</p><p>2.某肥皂厂计划生产肥皂202300箱,已经生产了 ,还要生产多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p><p>九作业</p><p>教材第46页练习十三第5、6两题。</p><p>设 计 意 图</p><p>一般来说,应用题教学往往是从题目人手,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题意,画出线段,找出数量之间的联系,最后找到解答方法。</p><p>而这节课先把握整体,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能够求出用去多少吨煤?)的基础上,解答新问题(还剩多少吨?)。从而使学生能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所求问题的对应分数 没有直接告诉,须先求)。使问题明了化、简单化。|</p><p>这节课采取让学生试做讨论看书教师讲解的办法,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