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反比例
<p>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p><p>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养学生判断能力。</p><p>教学重点、难点: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p><p>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p><p>教学过程</p><p>一、 复习</p><p>1、 口答正比例的意义。</p><p>2、 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p><p>3、 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判断在什么条件下,其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p><p>(1) 已知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加工时间,求加工零件总数。</p><p>(2) 已知每本书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求应付的钱。</p><p>(3) 已知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求总产量。</p><p>二、引新</p><p>在上面的数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和加工时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应付的总钱数一定,每本书的价钱和本数是什么关系?如果总产量一定,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板书)</p><p>三、 新授</p><p>1、 教学例4。</p><p>(1)出示例4。</p><p>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p><p>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p><p>B、加工的时间是否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p><p>C、表中两个相的数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p><p>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p><p>学生口答,师板书</p><p>小结:</p><p>2、教学例5</p><p>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请你先填写下表。</p><p>每本的页数 15 20 25 30 40 60</p><p>装订的本数 40</p><p>(1) 先填表,然后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p><p>表中有哪两种量?</p><p>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而变化的?</p><p>表中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p><p>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p><p>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p><p>每本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p><p>(2) 小结:</p><p>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本页数的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p><p>(3) 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p><p>(1)请你比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p><p>(2)判断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备的条件:</p><p>a两种相关联的量。</p><p>b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p><p>C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p><p>(3)例4中,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指名几个学生口述,教师帮助纠正)</p><p>(4) 概括关系式。</p><p>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p><p>XY=R(一定)</p><p>3.教学例6。</p><p>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p><p>师:大家能不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下?</p><p>指名口述,师讲评。</p><p>(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两6种相关联的量,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p><p>四、小结</p><p>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p><p>讨论:想一想:播种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p><p>五、巩固练习</p><p>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练后讲评。</p><p>六、课内外作业</p><p>完成练习三的第4――7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