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12

三年级教案:连除应用题

<p>课题:</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p><p>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p><p>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教学重点</p><p>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p><p>教学难点</p><p>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p><p>教学过程</p><p>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p><p>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p><p>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p><p>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p><p>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p><p>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p><p>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p><p>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p><p>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p><p>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p><p>(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p><p>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p><p>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p><p>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p><p>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p><p>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p><p>(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p><p>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p><p>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p><p>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p><p>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p><p>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p><p>副标题#e#</p><p>板书:</p><p>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2023</p><p>902=45(人) =453</p><p>每组有多少人? =15(人)</p><p>453=15(人)</p><p>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p><p>板书:</p><p>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p><p>32=6(组) =906</p><p>每组多少人? =15(人)</p><p>906=15(人)</p><p>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p><p>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p><p>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p><p>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p><p>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p><p>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p><p>2023</p><p>=452</p><p>=90(人)</p><p>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p><p>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p><p>(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p><p>订正:</p><p>答:平均每层放20本.</p><p>(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p><p>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p><p>(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p><p>(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2023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p><p>副标题#e#</p><p>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p><p>(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p><p>(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2023元,每条多少元?</p><p>(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p><p>四、全课小结.</p><p>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p><p>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p><p>五、布置作业 .</p><p>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p><p>电池厂生产了2023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p><p>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p><p>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p><p>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p><p>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p><p>板书</p><p>探究活动</p><p>分糖游戏</p><p>活动目的</p><p>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p><p>活动内容</p><p>1.布置任务.</p><p>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p><p>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p><p>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p><p>活动建议</p><p>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教案:连除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