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1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吨的认识教案

<p>教学内容: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p><p>教学目标</p><p>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p><p>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p><p>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p><p>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p><p>教学重、难点:</p><p>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p><p>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p><p>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p><p>学情分析:</p><p>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p><p>1.展示情境</p><p>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p><p>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p><p>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p><p>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p><p>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p><p>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p><p>(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p><p>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p><p>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p><p>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p><p>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p><p>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p><p>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p><p>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p><p>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p><p>(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p><p>(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p><p>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p><p>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p><p>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p><p>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2023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p><p>小组进行讨论</p><p>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p><p>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p><p>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p><p>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p><p>(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p><p>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p><p>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p><p>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p><p>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2023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p><p>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p><p>(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四)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p><p>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平,这个天平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p><p>媒体出示:一架天平,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p><p>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p><p>师:要使这个天平平衡,应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p><p>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p><p>生讨论并完成。</p><p>师:现在在天平的右边出现了2023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平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p><p>鼓励学生进行抢答</p><p>师:刚才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p><p>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p><p>三、练习</p><p>(一)判断题</p><p>1.粉笔长13克。( )</p><p>2.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p><p>3.一个皮球重2吨。 ( )</p><p>4.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p><p>(二)拓展题</p><p>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激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p><p>1.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p><p>2.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p><p>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p><p>(数学学习必须有练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p><p>四、小结</p><p>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p><p>教学反思:</p><p>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吨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