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二)上部分
<p>教学目标</p><p>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p><p>2、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p><p>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p><p>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p><p>教学重点</p><p>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p><p>教具准备</p><p>口诀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谈话:我们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1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呢?2只呢?你是怎么算的?3只、4只、5只、6只......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你能将这个表格完成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p><p>手的只数</p><p>1</p><p>2</p><p>3</p><p>4</p><p>5</p><p>6</p><p>7</p><p>8</p><p>9</p><p>手指头的个数</p><p>指名上台补充表格.</p><p>二、问题探究</p><p>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p><p>1、5的乘法口诀编写</p><p>问:师指着第一格中的一只手提问,这只手上有多少个手指?</p><p>也就是()个(),怎样列乘法算式呢?(1*5)</p><p>问:指着第二格中的二只手提问,这两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也</p><p>就是()个()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p><p>师:3只、4只、5只手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呢?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p><p>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列出算式。</p><p>组织学生汇报,(汇报方式:例如:每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p><p>么3只手有多少个手指呢?也就是求3个5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p><p>式3*5或5*3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p><p>3*5=154*5=205*5=25</p><p>6*5=307*5=358*5=40</p><p>9*5=45</p><p>师: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的应用,前人将这些算式改编出了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p><p>师:我们编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把两个乘数和积说出来,积是一位数的话加一个得字,积是两位数就直接说,这样是为了好记。</p><p>指名说口诀,师板书。</p><p>齐读5的乘法口诀。</p><p>师: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p><p>(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建立乘法口诀编写概念的第一课.所以这部分教师放慢步伐,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乘法意义入手写乘法算式了解算式间的递进关系拓展关系的应用编写5的乘法口诀记忆口诀。这五步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了口诀的由来过程,编写方法以及如何记忆口诀,为后续学习其他的口诀奠定了基础。)</p><p>2、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p><p>师: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许多,老师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p><p>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p><p>师: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儿歌吗?</p><p>(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运用,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习惯,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数学经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