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5:01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学计划1

<p>一、教材分析</p><p>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p><p>二、班级情况简析</p><p>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p><p>三、教学要求</p><p>1、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p><p>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p><p>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p><p>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p><p>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p><p>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p><p>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p><p>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p><p>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p><p>四.渗透教育</p><p>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p><p>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p><p>五.教学重点与难点</p><p>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p><p>倍的简单应用题。</p><p>六.教学措施</p><p>1、教者要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钻研,认真备课、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p><p>2、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补差工作。</p><p>3、有效地组织练习,讲究练习形式。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p><p>4、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p><p>七.进度安排</p><p>内容课时</p><p>一、认识除法6</p><p>分一分(3)</p><p>除法(2)</p><p>练习一(1)</p><p>二、口诀求商4</p><p>口诀求商(2)</p><p>练习二(1)</p><p>三、认图形3</p><p>认识多边形(1)</p><p>练习三(1)</p><p>有趣的七巧板(1)</p><p>四、加和减12</p><p>不进位加、不退位减(1)</p><p>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p><p>内容课时</p><p>练习四(2)</p><p>进位加(1)</p><p>练习五(2)</p><p>退位减(1)</p><p>练习六(2)</p><p>复习(2)</p><p>五、观察物体2</p><p>六、量长度4</p><p>认识线段(1)</p><p>认识厘米(1)</p><p>认识米(1)</p><p>量一量(1)</p><p>七、乘和除(一)10</p><p>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p><p>乘、除法的竖式(2)</p><p>练习七(1)</p><p>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p><p>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1)</p><p>练习八(2)</p><p>八、时、分、秒3</p><p>认识时、分(1)</p><p>认识几时几分(1)</p><p>认识秒(1)</p><p>九、乘和除(二)7</p><p>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p><p>乘法口诀表(1)</p><p>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1)</p><p>练习九(2)</p><p>算24点</p><p>十、确定位置3</p><p>内容课时</p><p>确定位置(1)</p><p>认识东、南、西、北(1)</p><p>认识平面图(1)</p><p>十一、统计与可能性4</p><p>统计(1)</p><p>可能性(1)</p><p>练习(1)</p><p>田园风光(1)</p><p>十二、期末复习4</p><p>第1~4题(1)</p><p>第5~9题(1)</p><p>第10~15题(1)</p><p>第16~18题(1)</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学计划1